-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船舶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摘 要
一、世界造船业发展形势及趋势预测
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延续2006年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兴旺,景气度持续走高。各类船舶新船成交价格持续上扬,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2007年1-9月份世界新船累计成交量达2993艘/17840万载重吨,已经突破2006年全年创出的历史最高纪录1.67亿载重吨。预计,2007年全年世界新船成交量应该会超过2 亿载重吨大关,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世界造船完工量在8000 万载重吨以上。年底世界船厂的手持订单在4.5 亿载重吨以上。
世界造船完工量(万载重吨)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06 年是造船市场的“油船”年,2007年则是名副其实的“散货船”年。2007年散货船的持续火爆是世界造船量屡超预期的绝对因素。前三季度,世界散货船累计成交1148 艘,成交量1.02 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57.2%,占世界新船总成交量的57.30%。散货船兴旺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屡创历史新高,目前已经超越10000 点。中国因素贡献了约60%的干散货海运量增量。其次,由于船只压港严重、海运运距拉长等因素,实际运力增长远小于名义运力增长。最后,船龄偏高带来的更新需求和巴拿马运河扩建带来的新船型订单显著增加。
从2007年中日韩三大造船国发展情况看,中国囊括了大部分散货船订单。全年新接订单超过70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超过1.3亿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70%和90%;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位。但韩国船厂承接合同的船舶复杂度高于中国,如以修正总吨计,中国接单量少于韩国。2007年韩国各大造船企业也奉行积极接单的经营策略,并纷纷上调了接单计划。同时,韩国造船企业仍然以承接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著称,几乎包揽了全部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日本造船企业接单数量远少于中国和韩国,这不仅是受产能所限,也是日本造船业实力下降的表现。
本轮从2002年开始的全球造船业兴旺期,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回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旧船更新改造等因素。根据全球各大机构对未来全球造船业需求的预测结果,未来十几年内,全球对新船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造船业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推动中国造船业迅速崛起。2007年中国的新接订单已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造船业具备产业转移客观条件,造船中心转到中国趋势已经明显。同时,当前造船周期明显延长。即使造船周期低谷的出现,我国成为世界造船中心的趋势仍不会改变。在造船成本方面,我国的竞争优势将持续;在高附加值船型方面,我国与日本和韩国差距已经明显缩小,市场份额正逐步扩大,我国已经初步具备抵抗造船周期影响的条件。
二、我国造船业发展形势及趋势预测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造船完工达到12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船舶977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量的81%;新承接船舶订单64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手持船舶订单129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其中出口船舶11307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7%。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1%、38.7%和29.5%。
经初步测算,2007年全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突破18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超过70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超过1.3亿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5%、70%和90%;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以来,船舶工业发展出现了两个积极的动向,一是骨干船厂赶超提速,我国手持船舶订单进入世界前十强的船厂排名有所提高;二是地方船厂产能快速释放,前三季度,地方造船企业造船产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1.7%、50.3%和44.3%。
我国造船完工量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虽然我国每年出口大量船舶,但某些高附加值船舶还需要进口。据海关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进口9.4 亿美元,同比增长125.8%,超过出口增幅63.8 个百分点。我国生产的船舶大部分用于出口,前三季度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8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超过2006年全年出口总额。预计我国全年的船舶出口金额在120 亿美元左右。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金额在1000 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18 个,新加坡、德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仍然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总体上看,我国船舶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逐步扩大。截至2007年三季度,出口比重占到了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船舶出口企业有大连新船重工、大连造船重工、沪东中华、广船国际、中机海川、南通中远川崎、江南造船、上海船厂、福建船舶工业等。
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延续2006年的发展势头,各类船舶新船成交价格持续上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docx VIP
- 别克英朗GT说明书.docx VIP
- 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xls VIP
- 初中音乐 西南师大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 走进歌乐山 《走进歌乐山》 课件.ppt VIP
- (高清版)DBJ∕T 13-278-2025 《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pdf VIP
- 带式输送机头尾部基础荷载计算书.xls VIP
- 建筑《工程质量》首件验收制度.docx VIP
- (高清版)DB21∕T 4071-2024 沥青路面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中国冰沙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9版.docx
- Word操作培训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