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久避难硐室应急预案讲解
永久避难硐室应急预案
一.永久避难硐室应急预案
为实现防突演练活动统一指挥、分级分责、快速响应,突出矿井必须成立防突演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评估组等专业机构。各矿可根据本矿具体情况在设置上述专业小组的基础上增设其他专业机构。
(一)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由矿长(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副总经理)担任;成员有防突通风副总、安全副总、各生产科室科长、调度值班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负责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演练方案的制定和落实;生产调度员负责做好电话汇报记录,必要时启动录音电话对汇报内容录音等。
(二)技术专业组
技术专业组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防突通风副总、安全副总、防突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地质测量科科长、机电科科长构成。
技术专业组负责分析矿井各采区技术资料,确定假想突出地点和突出强度;制定、会审、完善演练方案;指导执行单位制定、完善、培训演练安全技术措施;演练结束后负责组织编写演练总结报告,填写演练评审表等。
三)医疗救护专业组
救护专业组组长由救护队队长担任;成员有救护队队员、矿医务室医务员等。
救护专业组负责了解掌握假想事故区域通风系统、巷道布置、供电线路等情况;演练2~3项抢险救护课目;写出抢险救护总结报告等。
(四)后勤保障专业组
后勤保障专业组组长由供应科科长;成员由机电科、通讯信息科、矿保卫科等组成。
供应部门负责保障演练所需物资供应;机电部门负责维护通往演练区域运人运料设备运行,负责演练区域停送电措施执行;通讯职能部门负责维护通讯设备,保障通讯广播系统运行正常;矿保卫部门负责维护工业广场内秩序正常,维护调度室安全。
二、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
(1)详细使用流程如下:
1、首次使用该系统(第一批人员进入避险系统)
a.第1批进入避难硐室的人,打开舱门,会有气幕在门的四周形成。进入过渡舱后,立即按下位于喷淋旁边控制阀,会有空气喷淋在头部上方喷出,用于清洗进入硐室内人员身上的灰尘及有毒气体。
b. 打开所有高压氧气瓶阀门,该阀门位于气瓶的顶端;按方向旋转减压器的阀柄(位于气瓶嘴处),同时观察低压表压力(位于减压器上,远离气瓶嘴的那个),调节压力控制在0.3MPa以下。
c.打开生存室门,进入生存室,关闭生存室门,旋开供氧系统控
制阀上的,然后根据供氧系统控制阀侧面的说明以及当时的人数调节供氧流量,流量调节阀位于流量计的下方。
d.从座位底下取出二氧化碳吸附剂(粉红色),取出一氧化碳吸附剂(灰色),撕开封口,将二氧化碳吸附剂(粉红色)和一氧化碳吸附剂(灰色)分别倒入空气净化器内的抽屉内,并铺平。抽屉位于空气净化器内,且有标识。
e.操作完毕,在座椅上休息。
2.再次使用该系统(是指后面的人使用)
a.进入过渡室,关闭过渡室门,立即按下位于喷淋旁边控制阀 b.打开生存室门,进入生存室,关闭生存室门,然后根据供氧系统控制模块侧面的说明以及当时的人数重新调节供氧流量,流量调节阀位于流量计的下方。
c.操作完毕,在座椅上休息。
3.降温除湿系统操作
a.完成上述1步后,室内应安排值班人员,通过舱内测试仪表,监测生存室内的大气环境。
b.当发现生存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值时,启动空调及空气净化系统使其工作。
c.开启直流风机控制按钮。
d.值班人员根据室内的温度,控制调速按钮的开启、关闭及旋转保证室内的温度不超过35及各项参数规定的要求。
e.当值班人员观察到二氧化碳吸附(原粉红色)变为粉白色,也
就说二氧化碳吸附剂颗粒大部分变为白色时,或者二氧化碳测试仪检测到主舱二氧化碳浓度到9000ppm时,将抽屉中的二氧化碳吸附倒出至二氧化碳吸附剂垃圾箱内,更换新的二氧化碳吸附剂,二氧化碳吸附(粉红色)在座位底下。
f.当使用进行到后期,风机不转动时,且降温除湿系统降温效果明显下降,可旋转调速电机控制按钮。
4、压力保证:
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应随时观察压力传感器,确保避难硐室内维持正压+(100-500)Pa。当压差小于100Pa时,应启动压风系统或补气系统,压差达到200或小于500Pa时停止;当压差大于500Pa时,应启动手动泄压阀泄压,低于500Pa时关闭手动泄压阀。
使用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避难硐室使用流程
(二)详细的操作流程如下
避险人员应由进风侧硐室入口进入,回风侧出口门仅作为备用应急出口使用。进入硐室的第一批避难人员在开启相应进入方向各系统后,必须进入避难硐室另一侧打开另一边的相应系统。
警示:当生存硐室内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人呼吸要求(氧气浓度为18.5%至22%,一氧化碳浓度小于24ppm,二氧化
碳浓度小于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原书第9版)教学课件Mishkin_fmi09_ppt_04.pptx VIP
- ISO90012024版质量管理体系推行计划 .pdf VIP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原书第9版)教学课件Mishkin_fmi09_ppt_03.pptx VIP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原书第9版)教学课件Mishkin_fmi09_ppt_05.pptx VIP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原书第9版)教学课件Mishkin_fmi09_ppt_07.pptx VIP
- 飞行程序设计-第3章 编码.ppt
- 一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课件(共14张PPT)—《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版).pptx VIP
- 缝纫机说明书-JUKI.PDF
- 员工手册(公司通用版).docx VIP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原书第9版)教学课件Mishkin_fmi09_ppt_02.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