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论证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概况
项目名称:XXX县XXX区域敬老院(灾后重建)项目
项目位置:XXX县XXX镇东沟村
项目规模:项目拟征地34.61亩(合23073平方米,其中:代
征路4.7亩),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2000]19号)
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456号)
《XXX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
《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指导意见》计社会(1999)261号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8)《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敬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2007-12-21)
国家计委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1983年2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3 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程和规范,对项目建设背景、环境影响、土地利用、养老行业现状、建设条件及设计方案、环保及节能、投资估算、财务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关建议。
1.4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老龄化已经出现明显的高龄化趋势,关于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显示,三代同堂逐渐减少,传统家庭越来越少,421的人口结构愈加明显。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式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降低。人口流动已经填补了城乡在老龄化程度上的差异;城乡老龄人口差异被填平,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原有的XXX下属敬老院是农村五保供养的重要载体,对解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创造了条件,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敬老院建设从起始阶段经历散状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各个过程,在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生育率下降,空巢家庭比例增多、年轻人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等 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受到挑战,而社会养老方式作为居家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正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为农村养老社会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1)急剧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决定了农村敬老院走社会化代养路子是必然的的选择。
2)创新思维和探索新路是新形势下农村敬老院拓展外延服务的有效办法。
3)统筹发展和科学发展是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探索养老新机制的唯一出路 。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市场研究分析,农村五保户是困难的群体之一,加强农村五保户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所以通过市场研究分析得出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明显,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2.1XXX县农村五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XXX县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供养水平低。按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规定和相关政策要求,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时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农民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人均消费支出为基础,同时考虑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来确定,要求达到当地居民水平的平均生活水平。由于大多数乡村在筹粮筹物方面不能落实兑现,因而实际供养水平远远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大部分分散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则更低。
二、供养条件差。按照规定,农村五保供养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集中供养主要是乡镇、村通过“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的形式实施管理和服务。由于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不少乡镇敬老院房屋较差,设施不配套,有的乡镇至今还没有一所敬老院,不少五保老人都有到敬老院的愿望。在管理与服务上。大多数敬老院是采取老人自我管理与服务的方式,乡村没有选配专人。在分散工艺的对象中,不少是肢残,语残和智障者,他们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其生活境况远比当地居民差。
三、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整体效益发挥不高。在布局上点多面广,太过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目前,各乡镇集中供养对象趋于向集镇大院集中,出现了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有的院甚至仅住着一名门卫、一名管理员和为数极少的五保老人。这样既不利于集中管理,也增大了成本开支。 四、五保供养管理工作缺乏日常监管,财政监督缺位。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性强,对象分布广,社会影响大,而乡镇机构改革后,一般只配备了一名或两名民政干部,单靠他们很难及时掌握动态情况,核定五保供养对象一般都是一定管几年。这种跟踪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造成了该保未保甚至虚报瞒保的现象。而从乡镇财政部门而言,由于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