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村官园地第4期
大学生村官园地
第4期
(总第46期)
安徽省选聘办编 2012年2月22日
本 期 导 读
【村官说事】
家—心灵的避风港
炊烟袅袅又一家
小站点 大作为
【真情实感】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青春无悔
人生就是不停地做决定
【村官文苑】
今天我拜在“您”的门下
【心语拾遗】
【迷你书架】
《悟破习》简介
村 官 ◇ 说 事
家--心灵的避风港
凤阳县临淮关镇向阳村主任助理 赵瑞雪
家是社会基础细胞,每个家庭成员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情系家庭,责无旁贷地为家庭幸福奔波着、忙碌着、奉献着,共同营造着心灵的港湾。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创造了许多世人瞩目的成就,光环下也潜藏着许多问题。农村中的青壮年们为追求美好生活,纷纷涌入到了陌生的城市,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奋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基于我国国情,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使“农民工”很难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同时,农民工一般工作强度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子女,加上住房和户籍等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很难获得好的教育。他们的收入水平也无法负担整个家庭在城市生活的开支。因此“留守儿童”群体的产生成为必然。
向阳村,是我的任职村,离凤阳县城很近,村里青壮年大都到外省打工了,村里有留守儿童200多个,基本上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留守儿童问题是村干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记得上次我们村进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嘴里叼着烟,那一幕,我至今还记得,看着让人痛心。还有一次,在一村民家里,一个十几岁的大男孩,见人很是害羞与胆怯,缺乏男孩子该有的自信和勇敢。一问才知道男孩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缺乏与人沟通,形成了目前的性格。孩子的父母也很着急,表示:“如果在家能赚钱,工资低些,也无所谓”。这让我想到了目前村里正在建设的浙商工业园区。
我们村地处于县浙商工业园和凤阳中小企业园两个园区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村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好拆迁补偿款发放和为失地农民办理各种保险,工作难度很大,但我们没有丝毫的懈怠,尽己所能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村民谋取着各种福利。村民不理解的,我们耐心讲解;他们要求的,我们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总之一点,不管工作有多难,我们都要尽自己所能达到村民们的满意。现如今,我村已经完成了大多数村民的拆迁安置工作,为浙商工业园区有更多的大企业入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等浙商工业园里的企业完全建成,它将会带动我村的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也将会给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这里的企业很多,也很有发展,等这些企业彻底建造完成以后,年轻人们就不用再为了赚钱背井离乡了,孩子们就不用为自己父母不在自己身边而感受不到父爱和母爱了。等到了那一天,我想我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家,心灵的避风港。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会尽我的所能,协助村干部们解决村里的拆迁安置问题,让浙商工业园区里的各大企业早日建成,让村里每一位留守儿童重新拥有一个有爱有亲人的家!
炊烟袅袅又一家
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牛寨村书记助理 付士东
“收割机已经收好一块地的麦子,正向外吐麦粒,流出来时像黄河水一样,哗......,那声音,好听,不是一般的好听,这是农民最爱的音乐。”在日记中我曾经这样记录。麦收时节我穿行于田间地头,问问这家收成如何、想想哪家小麦还在收。看着黄灿灿的小麦,听着悦耳的机器轰鸣,闻着混有草味的麦香,那是我作为村官最开心的时刻。
牛寨村,是皖北大地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没有奇山秀水,没有依依园林,可她有八千亩的土地和自强不息的人民。他们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点点的把家业收拾的妥妥当当。
细心一想,来到牛寨村也有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里,村里干部和上级领导对我都很照顾,我已慢慢的融入了这个大家庭,逐渐的成长了。
回想起报到当天,镇组织委员把我领到村里见书记的那一刻,当时正赶上村里防汛,我清楚的记得见村书记第一面时,他穿着布鞋,浑身是泥。匆匆见一面后,书记就赶去防汛了。就是这一眼,让我深深的懂得,农民的官就应该这样做的。
还记得刚到村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有时候只能对着空旷的天空发呆。慢慢的我掌握了主动,逐渐从熟悉村里情况开始,主动向书记、主任、两委干部请教,并借助当时的计划生育工作,深入群众,很快的摸清了我村下辖的每个村民组,弄清了村委工作的基本内容,发展情况,人口分布,土地,计划生育和综合治安等基本情况,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较快地完成了有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
那时候到村参加的第一项重大工程,就是2010年柳河治理工作,涉及到河两岸树木的赔偿。树木多,大小不一,每家每户的树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