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3
*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 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 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 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克格勃头子说:“不是我的人。”国防部长说:“没见过他们。”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 请思考: 1.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2.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这种结果和图片中的哪位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 1.了解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重点掌握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点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3.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进而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苏联50~70年代的改革 阅读教材P98课时引言、“历史纵横”、第1~2自然段,P99“热烈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 第1~2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赫鲁晓夫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1951~1965年间,苏联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钢的产量从3 810万吨增长为8 500万吨,煤从3.2亿吨增长为5.5亿吨,石油从 5 280万吨增长为2.23亿吨,电力从1 340亿度增长为4 590亿度。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探究分析: (1)赫鲁晓夫改革从哪个领域入手?为什么? 提示:经济领域。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2)以上材料是否能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彻底改变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为什么? 提示:不能。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彻底改变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他仅对经济发展做了局部调整,仍继续原有模式。 (3)分组讨论,赫鲁晓夫改革的探索性和开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首先解决个人崇拜和农业问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②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③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发作用。 (4)思考并讨论,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结果都失败了。 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 (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提示:在不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情况下,单纯进行农业或工业方面的某些改革必定会失败。 教材P100【学思之窗】: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短期内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其指导思想日益“左”倾化、教条化,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80年代的改革 阅读教材P100“由于食品短缺,苏联居民要排长队购买”图片、第1、2自然段并结合下列材料: 从1988年下半年起,苏联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到1989年经济发展势头已逐月下降,进入1990年后, 苏联经济甚至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与198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下降2%、4%、1.2%。1991年,日用消费品零售价格比1990年增长了1.4倍, 集贸市场价格增长两倍,而黑市和议价贸易的价格则超过零售贸易价格9倍,上半年通货膨胀率为33%,8月份以后每天的通货膨胀率甚至达2%~3%。 探究分析: (1)苏联为什么会出现教材图片和材料反映的现象?原因有哪些? 提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在改革思想上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列宁主义;继续苏联的传统做法;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严重失误等。 (2)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 提示:后者的弊端导致了前者的改革;前者的改革彻底否定了后者,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3)讨论: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有什么联系?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提示:联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尤其是政治改革直接导致苏联局势的失控,苏联解体。历史原因: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 (4)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