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题库.pptVIP

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全长约82公里,宽152~304米。工程前后历时30年,1914年正式开通后,美国霸占了运河及其两岸狭长地带的运河区,变成“国中之国”。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示意图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全长约82公里,宽152~304米。工程前后历时30年,1914年正式开通后,美国霸占了运河及其两岸狭长地带的运河区,变成“国中之国”。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 建设中的巴拿马运河(1910年) 美国发行的巴拿马运河邮票   1903年,美国取得单独开凿运河的权力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在控制运河的60余年(1914~1977年)间,美国共获利50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美国付给巴方的所谓“租金”,仅相当于所收取的运河船只通过费的1%。为此,巴拿马人民一直坚持进行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国际黄金水道 ——巴拿马运河 1977 美巴条约 美国承认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 规定:一九九九年运河区主权全部交还给巴拿马 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巴美双方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   受古巴革命影响,巴拿马掀起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1977年11月,巴美双方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根据新约,美国被迫同意在1999年前将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1999年12月31日,巴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美对此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Bandung Conference 1955.4.18~4.24),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共29国在印度尼西亚万隆进行,讨论与亚非各国有关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这也是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与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会议由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活动。 1955年4月22日周恩来同印尼外长苏纳约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针对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成功进行。会议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不结盟运动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日益明朗,“北约”、“华约”对峙加剧。许多新兴民族国家为维护自己的主权和独立,不愿介入美苏间的争斗,纷纷宣布奉行不与大国结盟的中立外交政策。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举行会谈,掀起不结盟运动(The Non-Aligned Movement)。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 Josip Broz Tito 1892.5.7~1980.5.4 前南斯拉夫总统 迦玛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Gamal Abdel Nasser 1918.1.15~1970.9.28 埃及第2任总统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Jawaharlal Nehru 1889.11.14~1964.5.27 印度首任总理 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会场   1961年9月1日~6日,第一次不结盟25国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Beograd)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这是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反映了新兴民族国家团结反帝反霸,维护独立的愿望,实际上是新兴民族国家间的“结盟”。 不结盟运动标志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不结盟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不与任何大国(主要指美苏)或军事集团(主要指北约、华约)结盟,在两极对峙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亚非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逐渐成为两极之外的又一支重要国际力量,即第三世界。 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举行会谈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课堂小结 非洲独立浪潮 拉丁美洲国家 维护主权的斗争 亚非会议和不 结盟运动的兴起 1.埃及“七月革命”与共和国的成立 2.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