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的定性论杀后人意起取财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的定性论杀后人意起取财行

论杀人后起意取财行为的定性   摘 要 杀人之后临时起意取走被害人随身财物行为的定性,理论界有“盗窃罪说”、“脱离占有物侵占罪说”、“抢劫罪说”及“区别对待说”等观点。由于缺乏对死者财物占有问题的正确认识,上述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推定占有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死者财物的占有问题,为认定杀人后起意取财行为为盗窃罪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杀人后起意取财 盗窃罪 占有 推定占有   杀人后起意取财是指行为人出于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并导致被害人死亡,又临时产生了非法占有财物的故意,在此故意支配之下取走被害人的财物。对于此种情形,我国理论界的通说认为应以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并罚。①实务部门对此观点也予以认同,如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笔者认为,在上述情形中,杀人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当属无疑,但取财行为因何成立盗窃罪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杀人后起意取财行为性质的理论争议和评析   (一)刑法学界对杀人后起意取财行为性质的观点分歧   1、盗窃罪说。认为杀人后始产生取得的意思,并从死者处取得财物,应构成盗窃罪。②至于构成盗窃罪的具体理由,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1)生前占有说。认为在时间、场所上与被害人的死亡相接近的范围内,刑法应对被害人生前具有的占有予以保护,对行为人的一系列行为进行整体评价,取财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③(2)死者占有说。该说肯定死者占有的观念,认为被害人在自身死亡后仍继续占有其财物,后续的取财行为侵犯了死者对财物的占有,理应构成盗窃罪。④(3)继承人占有说。认为在被害人死亡的同时,财物的占有就转移给了继承人,行为人杀人后的取财行为侵犯了死者继承人对财物的占有,因而构成盗窃罪。⑤   2、脱离占有物侵占罪说。⑥认为被害人死亡之后,其自身在主观及客观上均已丧失了对生前财物的占有,该财物实际上已不属于任何人占有,成为脱离占有之物,因此,对行为人的取财行为应认定为脱离占有物侵占罪。⑦   3、抢劫罪说。认为行为人杀人后取财,是利用自己的杀人行为所产生的被害人不能抗拒的状态,夺取其所持有的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⑧   4、区别对待说。认为对于杀人后起意取财行为的性质,不能一概认定为盗窃罪、抢劫罪或者脱离占有物侵占罪,而应区分不同情形予以处理。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1)以行为人取财故意的产生时间为标准,如果行为人在杀人后较短时间内产生取得财物的故意,应当从整体上观察,在有人取得新的占有前,肯定对死者占有的侵夺,构成盗窃罪;如果行为人在杀人后经过较长时间才产生夺取财物的故意,则应当以侵占罪论处。⑨(2)以被害人死亡的地点为标准,如果行为人在被害人家中实施杀人行为,后临时起意取走死者财物,对取财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如果行为人在荒郊野外杀人并拿走死者财物,对行为人只能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理。   (二)对争议观点的评析   1、对“盗窃说”的评析   首先,“死者生前占有说”既然承认死者对财物的占有限于其“生前”,“死后”即丧失了占有,那么行为人是出于杀人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进而又产生了占有财物的故意而实施了取财行为,两个行为虽然在时空上具有一定的密接性,取财行为也在客观上利用了被害人死亡而不能抗拒的状态,但它们毕竟属于不同故意支配下的两种独立行为,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整体的评价”。按照“死者生前占有说”,只有“在时间、场所上与被害人的死亡相接近的范围内”才能对死者生前的占有进行保护,但何谓“时间、场所上相接近”,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必然带来实务操作的困难。此外,依照该说,如果行为人分数次取走死者财物,有的属于“时间、场所上接近的范围内”,有的则超出了此范围,那么就应认定为不同性质的犯罪,结论显然难以为人接受。   其次,“死者占有说”有违刑法上“占有”的基本含义。刑法上的占有以主观上的支配意思与客观上的支配事实为成立条件,前者要求占有者具有排他性支配的意思,后者要求占有者对财物具有事实性的支配和管理。人死之后,意思能力与行为能力都已不复存在,既不可能对财物拥有主观的支配意思,更不可能对财物形成客观的支配事实,所以“占有”的主体是将“死者”排除在外的。   最后,“继承人占有说”忽略了刑法中的占有要求对财物具有现实的支配,而被害人死后,其继承人虽拥有了继承财产的权利,但在其没有实际继承之前,一般不能认为其已支配了财物,所以并未对财物形成占有关系。   2、对“脱离占有物侵占罪说”的评析   该说否定死者继续占有财物是合理的,但认为死者丧失占有的财物即为脱离占有物则并不正确,因为在死者失去占有之后,行为人以外的第三人完全可能对财物形成新的占有关系。如在旅馆房间内杀死被

文档评论(0)

sb250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