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灵璧一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灵璧一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灵璧一中201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65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采是个低端概念 周泽雄 有论者以“文采欠佳”为由,奚落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这问题颇值一议。 若不加限定,文采的实质只 HYPERLINK /天星教育网 是一种辞采,通常体现为文字美色。被赞许为有文采,意味着该作者的文字眉眼,长得格外玲珑俊俏,类似语言里的西施潘安。姑按此说,则我以为,文采是个低端概念;设若文学概念也有先进落后之分、健康陈腐之别,推崇文采,当属后者。过分注重文采,甚至于培植到玄妙的美学高度,类似把一种变态水族培育成婀娜万方、清泪汪汪的金鱼,令人一见心喜之余,忽视了它的魅惑性和欺骗性。 刘勰有言:“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明确指出了辞采泛滥的危害性;诗人杜牧也有相似高见:“意不先立,止以 HYPERLINK /天星教育网 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不过,由于古人的文学观里缺乏高端概念,导致他们即使对文采有所警惕,也认知不足,一般仅限于指出文采与义理的冲撞相克,无法用一个更高的概念,把文采牢牢镇住。所谓更高的文学概念,我指的是风格.结构.文体.思想之类。 与这些概念相比,文采不过是一个较小的审美单位。拿文采来衡量古希腊悲剧家或司马迁的《史记》,好比拿玩具望远镜来探测河外星系;拿文采来衡量曹雪芹或海明威,好比拿药房里称中药的戥子,为一头大象测体重。但是,在一些体量迷你的文体里(比如随笔),文采会占据较大的权重。身为随笔家,却不能在文字美色上偶尔让人耳目一新,多少有些丢脸,其文学成就也难免随之下滑。反过来,身为小说家,却可着劲地在文字上逞风雅.耍贫嘴,而不是倾全力于作品的结构.主题及人物性格上,其实是志大才疏的表现。 我以为,汉语文学过分推崇文笔,折射出一种孱弱甚至病态的文学观。文笔差劲固然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美妙的文采除了锦上添花外,一不留神,还可能构成一种障眼法,使作者见识上的种种窳劣,得到掩盖。当文采不幸成为一条贼船,专门用来偷渡荒悖之念,这种文采就非但不配得到恭维,还应受到公正的鄙夷。质而言之,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充其量只是一种美感噱头。而一旦水乳交融了,文采就不宜拿出来抽样了。换个角度说,文采是个用以测量文学下游的浮标,最适合奖掖后进。但拿文采来评估成名大家,客气的说法也是不知轻重。莎士比亚文采焕发,但莎氏的伟大,绝非缘此而立。巴尔扎克的语言落在普鲁斯特眼里,俗斑累累,但仍然无损于《人间喜剧》作者的伟大。以此而论,哪怕巴金.茅盾等人确实文采寡淡,也不等于他们的小说必然差劲。判断他们的作品,还得运用些配得上评论长篇小说的高端概念才行。 英国随笔大家赫兹立特把文采判为一种“字面上的想象力”,是“头脑贫瘠”的特征。尽管当今文坛,文笔寡淡者比比皆是,适时强调文采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倘若不明就里,盲目抬高文采的地位,只会使我们愈加深陷在这个初级泥沼里。 (《南方周末》2009年4月9日,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于“文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来说,文采就是一种辞采,通常表现为文字美色,它是一个低层次的文学概念。 B.文采好比语言里的西施、潘安、玻璃缸里的金鱼,具有一定的魅惑性和欺骗性。 C.同风格、结构、文体、思想之类的文学概念相比,文采不过是一个较小的审美单位。 D.文采应该与主题、风格等水乳交融,否则就是一种障眼法和美感噱头,让人鄙夷。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列举刘勰和杜牧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古人对滥用辞藻的危害性已有所警惕,只是在认识上高度还不够。 B.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意在强调文采只适合评价随笔,不适合评价小说,更不能来评价文学大家的成就。 C.作者以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为例,来证明文采寡淡无损于他们的伟大,并以此反驳一些人对巴金、茅盾等人的奚落。 D.作者最后以赫兹立特的观点再次说明,文采是随笔家的专利,对小说家而言则是 “头脑贫瘠”的表现。 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 )(3分) A.过分注重文采,甚至将其提高到玄妙的美学高度,容易扭曲对文学作品的判断力。 B.在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把文采独立于主题.风格之外,进行抽样评价。 C.文采是一个落后陈腐的文学概念,不是衡量文学作品好坏和作家水平高低的标尺。 D.适度强调文采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否则就是一种孱弱甚至病态的文学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