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概要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1.3 项目区简介及建设单位概况 2 1.4 可研报告研究内容 6 1.5 可研报告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7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 2.1 建设背景 9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5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7 3.1 项目建设内容 17 3.2 建设规模 17 第四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19 4.1 场址现状 19 4.2 建设条件 19 第五章 工程方案 24 5.1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24 5.2 建筑设计 24 5.3 结构设计 29 5.4 给排水设计 33 5.5 暖通设计 36 5.6 电气及弱电设计 39 5.7 消防设计 42 第六章 能源和资源节约措施 45 6.1 能源节约措施 45 6.2 建筑节能具体措施 46 6.3 给排水资源节约措施 46 6.4 电气节能具体措施 46 6.5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47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48 7.1 环境影响 48 7.2 保护措施 50 7.3 安全保护措施 51 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2 第八章 组织机构 53 8.1 管理机构 53 8.2 项目组织管理 53 第九章 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 54 9.1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 54 9.2 工程管理 54 9.3 项目实施步骤 55 9.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5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8 10.1 劳动安全与卫生 58 10.2 消防安全 59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 11.1 估算依据及内容 61 11.2 投资估算 63 11.3 资金筹措 64 12.1 招标依据 65 12.2 工程招标 65 第十三章 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 68 13.1 项目社会评价的依据 68 13.2 建设地区基本的社会环境情况 68 13.3 社会影响分析 68 13.4 项目在建设、运营中的社会风险分析 69 13.5 社会评价结论 70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 71 14.1 结论 71 14.2 项目建议 71 第十五章 附表、附图、附件 73 15.1 附表 73 15.2 附图 73 15.3 附件 73 第一章 概 述 1.1 编制背景 1.1.1项目名称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名称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1.3项目性质 新建 1.2 编制依据、目的和范围 1、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1.3.1 服务范围及对象 ##路北段西侧和##南段路东所在地垃圾站主要处理对象为周边范围内居民生活垃圾,##垃圾站处理##内的生活垃圾和经营所产生的垃圾1.3.1 建设地点与规模 1.3.2 项目建设内容 1.3.3 项目建设进度 1.3.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5 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建设,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中费用的节约,降低垃圾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使####新城居住区和##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居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提高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为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3.2 环卫规划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城远期规划为43万人,按照城市规划,预计2030年城市范围内各项环卫设施建设规模如下: 1、垃圾收集运输 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逐步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容器化、封闭化和机械化运输。废物箱设置间距一般道路为80-100米,交通干道为50-80米,商业步行街为25-50米,居住区可按100米的间隔设置。 2、垃圾转运站 小型垃圾转运站每0.7~1.0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 m2,与周围建筑物间隔大于5米。 3、垃圾处理场 生活垃圾定期收集,统一运往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及科研垃圾需要单独进行处理,不能直接运往垃圾场进行直接填埋。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尽可能再生利用,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 3.1 垃圾处理现状 3.2 工程建设必要性 3.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3.2.2 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3.2.3 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3.2.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dame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