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墨子的消费思想及其对当前提倡墨子的消费思想及其对当前提倡.doc
墨子的消费思想及其对当前提倡墨子的消费思想及其对当前提倡
摘 要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其思想虽不及儒家那般在当时以及以后的朝代风靡,但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直至当今也有其现实价值。本文以古为今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出发,仅就墨子的消费思想加以论述,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论述其消费思想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指出其对当前提倡的适度消费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节葬 非乐 适度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7.009
一、墨子消费思想形成的背景
墨子, 名翟,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其早年亲自参加劳动,是当时有名的工匠之一,密切联系下层人士,关系疾苦,自称“上无君上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 可见他既不是上层统治者,也不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而代表的是小生产者、平民的利益,反映的是一般小生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由于处于物质资料比较匮乏的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制约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他合时宜地提出了以“节俭”为道德原则的消费思想,并注意到了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消费观。虽然墨子的消费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面对当前消费主义等消费思想不断侵蚀的现状,有益于现代消费伦理思想的建构,对提倡适度消费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墨子消费思想的主要内容
墨子的消费思想主要有节用的消费观、节葬的殡葬观、非乐的文化观,但其主线始终是节用这一基本观点,非乐是节用思想的外延,节葬是节用思想的具体内容。墨子消费观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消费理念的主流,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但许多人认为,墨子的节用是一个“俭而难遵”的消费标准。说起来容易,遵循起来很难。还有人认为,墨子的消费标准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除此之外的消费都是不合理的,应坚决遏制,并且墨子认为,整个社会只需要人人节用,即可达到富裕,这样就抑制了经济的发展,生活的进步,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墨子的消费思想是消极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下面就进行一点粗浅探索:
(一) 节用的传统消费观
墨子的“节用”是其消费观的核心,始终贯穿整个消费理念中。基本观点可在《节用上》中找到,“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总的来说就是与传统的节约观异曲同工,只是墨子的节用思想更甚。通过去除除基本生活的需求之外的一切消费,以上层统治阶级为表率,力求达到“天下大利”。
墨子“节用”思想是以小生产者的立场为出发点,直接抨击的对象是当时为政者。当时,为政者依靠大肆掠夺别人土地财富,剥削劳动人民来满足自身对金钱的欲望与享受,墨子认为,不应该从强取豪夺与剥削劳动人的劳动成果来填补财政需求,而应当以身作则,并推至整个国家,力行节用的消费观。
墨子在提出“节用”的消费主张之余,还指出其心中的具体的实践标准,他提出财富使用中的节用应该以实用为标准,并且对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描述。衣服之法:“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 ”;饮食之法:“冬服绀?j之衣,轻且暖;夏服??之衣,轻且?酰?则止”,“足以增气充虚,强身养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住宿之法:“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出行之法:“圣王作舟车,以便民之事。”这些涉及日常生活的具体标准能满足普通百姓的需求,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具有其合理性,但是却损害了上层人士的利益,为其所不容。
(二) 节葬的殡葬消费观
墨子对于殡葬的看法,亦是从“节用”的角度出发的。他追根溯源,充分挖掘出以节用为实质内涵的节葬观,并阐述其合理性、必要性与紧迫性。当时盛行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学者李泽厚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指出,孔子沿袭周礼,主张维护“礼”的统治秩序,他是“由原始礼仪巫术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演化而来的“礼仪”的专职监督保存者。”这就包括在殡葬礼仪方面,主张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墨子对儒的“厚葬久丧”之礼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必要的浪费财力物力人力之举,不利于国计民生,并提出了自己的殡葬消费观。
墨子认为,厚葬是劳民伤财之举,完全没有必要大行其道。保证老板姓的吃饭穿衣是第一要务,殡葬应该:“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