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建立及唐前期的统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朝的建立及唐前期的统治 教学目的:了解唐代建立及统一的意义。 教学重点:唐朝的建立与统一战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引起了封建社会内部政治、军事、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募兵制的发展,两税法的产生,以及对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所引起的深刻影响,都说明从唐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代后期的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藩镇割据削弱着它的统治。唐末农民大起义极大地动摇了唐后期的腐朽统治。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标志着新的分裂割据时代的出现。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隋唐时期的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 一、李唐的先世与晋阳起兵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一些贵族、地主和隋朝的地方军官,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号,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割据政权。617年(大业十三年),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5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等人的支持下,以“通突厥”的罪名杀掉王威、高君雅,于晋阳城(山西太原市)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 二、唐朝建立 617年6月,李渊与其子建成、世民率兵三万起于晋阳, 10月,李渊到达长安附近,隋将阴世师、滑仪等挟代王侑顽抗,拒不投降。11月,李渊攻占长安。立隋代王侑为傀儡皇帝,自为大丞相,进封唐王,掌握实权。618年3月,隋炀帝死。李渊废侑自立,国号唐,仍都长安。 三、唐朝的统一战争 唐朝建立后,其他义军的力量仍然很强大,摆在唐统治者面前的是一个有待统一的局面。李渊把矛头对准各地的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619年(武德二年),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出关东进,攻打东都的王世充。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建德答应王世充的请求,于621年2月,亲率夏军主力十余万向李世民猛扑。李世民采用围洛打援的战略,5月,待夏军疲倦松懈之机,突然发动进攻,在虎牢关(河南荥阳汜水西关)附近打败夏军。窦建德被俘,河北起义军瓦解。接着,李世民又指挥军队围攻洛阳。王世充被迫向李世民投降。唐军占领东都。秦王李世民等在镇压各地起义军的同时,还先后消灭了薛仁杲、李轨、刘武周、宋金刚、萧铣等割据势力。其中对薛仁杲和宋金刚的战斗尤其激烈。618年8月,李世民统率唐军同西秦霸王薛仁杲作战,相持六十多天,最终击败西秦,平定陇西。619年,盘踞山西北部的刘武周与宋金刚联合,南攻晋阳等地。李世民亲率大军于11月自龙门乘坚冰过河,与宋金刚对峙。620年4月,待宋军粮尽计穷、向北撤退之时,李世民挥军猛追,在介休(今属山西)决战,大获全胜。628年(贞观二年),又消灭割据陕北的梁师都,统一了全国。 四、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 随着统一目标的实现,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武德九年(627)六月四日,秦王集团中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谨等人,遵照秦王李世民的安排,率兵预先埋伏在玄武门内。是日清晨,建成、元吉骑马至临湖殿,被李世民率伏兵杀死。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皇太子。同年8月,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从此,唐朝兴旺起来。 (2)贞观之治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 首先,高度重视农业,关心百姓疾苦。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因此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其次,改革田赋制度,促进生产发展。曾亲自检查均田制的推行情况。根据受自然灾害的不同程度减免租调力役,在各州县设置义仓,以防水旱之灾。 第三,去奢、省费、减刑,缓和阶级矛盾。唐太宗克制穷奢极侈的欲望,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以缓和阶级矛盾。为了节省开支,减少行政费用,唐太宗还采取精简机构、裁汰冗官。 第四,开放关禁,促进经济发展。唐太宗潼关以东沿河诸关,使关东、关西的物产得以畅通无阻。 第五,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采取了“降则抚之,判则讨之”。即用文治和武功、招抚和征讨两种手段,达到维护国家统一、版图完整的目的,从而促成“胡越一家,自古未有”的和睦局面。 第六,举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深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鉴》卷一九二),因而鼓励朝臣进谏。在他的倡导下,大臣们都敢讲真话。除魏征、马周等人以敢谏著称外,王珪、张玄素、岑文本、褚遂良等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不下三十余人。 这些措施,不仅使他本人成为一代明君,而且使社会秩序清平安定,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思想文化繁荣昌盛,国防力量日益强大,民族关系融洽和睦,从而促成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王朝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从永徽到开元 (1)永徽朝政与武则天的崛起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