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与防治体会.docVIP

【2017年整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与防治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与防治体会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与防治体会 摘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名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症。我市某牛场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奶牛在饲养过程中发生疫情,临床有呼吸道型、眼炎型、脑膜炎型、流产型等多种感染类型。笔者针对发病牛采取整合饲料配方、加强护理、控制并发症、对症治疗、中药治疗等,对健康牛群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免疫注射,这些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为防止本病再度发生和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名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症,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炎症和潜伏感染为主要特征。 该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除南美部分国家之外,世界各国都已分离到该病毒。我国于1980年进口新西兰奶牛中首次报道本病,其后在我国部分省市有该病报道,且有蔓延趋势。我市某牛场从澳大利亚引进的200头荷斯坦妊娠青年母牛,在饲养过程中发生疫情,经确诊感染IBR病毒。现将发病过程及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1 引种过程及发病情况 1.1 引种过程 本批次共引进200头妊娠母牛,3月中旬进入澳大利亚检疫场,4月16日由澳大利亚装船于5月13日到达连云港动物检疫隔离场,经过45天隔离,7月初牛场把该批次奶牛运回,到牛场后该批次母牛陆续分娩。 1.2 发病及诊疗情况 1.2.1 牛群进场后,起初发现42头奶牛眼结膜红肿、流泪、角膜轻度浑浊,并有炎性分泌物,对发病牛的治疗主要是采用4%硼酸水冲洗,再用青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滴眼。12头牛只出现云翳,对出现云翳的牛只采用4%硼酸水冲洗,再用2%的硝酸银溶液滴眼,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1.2.2 牛群的流产及死胎。前期牛群的流产及死胎率明显高于正常牛群,截止确诊本病为止,累计分娩牛只171头,出现流产及死胎40头。流产及死胎率高达23.39%,前期主要以调整助产时间、整合饲料配方,预防热应激,避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但效果不明显。 1.2.3 高发性乳房炎及治疗。前期牛群乳房炎发病率明显提高,乳房炎发病率占牛群的21.24头,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清水样乳、血乳、瞎乳头等。主要采用抗生素及中药乳肿消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经治疗后,乳腺炎发病率基本降至正常水平。 2 流行病学 本病任何年龄的牛都能感染,牛群的发病率最高可达75%以上。一般认为牛一经感染本病,在感染牛的呼吸、泪液、涎沫和鼻汁中含有大量病毒,即使症状恢复数月仍可保留有病毒且会间断排出病毒,所以奶牛场一旦被污染很难净化。病牛和病后恢复健康的带毒牛为主要传染源,常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本交和人工授精细管都可传染本病,秋冬季节多发。 3 临床特征 本病多发于牛,肉牛比奶牛易感。主要在秋冬寒冷季节流行,舍饲和大群密集饲养易造成迅速传播。犊牛病死率较高。潜伏期一般3-7天,有时达20天以上。根据侵害脏器不同,有以下几种临床类型,它们往往是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3.1 呼吸道型 为最常见病型。病牛开始高烧至40℃以上,精神极度沉郁、拒食,有大量粘液脓性鼻漏,鼻粘膜高度充血,出现浅溃疡,鼻窦及鼻镜因组织高度发炎,而出现“红鼻子”。呼吸困难、张口呼吸,频发咳嗽、呼吸增数、浅表,病程10-14天。部分患牛大便带血。 3.2 眼炎型 病初因眼睑浮肿和眼结膜充血,因而出现大量眼泪;角膜轻度浑浊,部分患牛可形成粒状灰色坏死膜,大部分患牛出现有粘液性炎性分泌物,该型患牛一般可治愈,很少出现死亡。 3.3 脑膜炎型 该病型多发于4月龄以内的犊牛,病初可见“红鼻子”症状,体温上升至41℃左右,治疗过程中迅速上升到43℃。病初多表现兴奋、冲撞犊牛笼,随后倒地,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磨牙,四肢僵直,不停划动。病程5-7天,病死率很高,达50%以上。 3.4 流产型 一般认为是病毒经呼吸道感染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胎膜,致使胎儿出现早产、死胎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笔者所见病例大部分犊牛已经成形;病畜分娩时连胎膜包裹胎水、胎儿一并娩出。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IBR,为了进一步确诊,笔者取两例便血牛血清,两例“红鼻子”牛血清送上海动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确诊为IBR感染。 5、防治 5.1 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防止传染源传入牛群。引进牛只时,一定要严格隔离,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发生本病后,要立即隔离封锁。对健康牛群利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以下情况不予注射:妊娠牛、4月龄以下犊牛、体况不正常的牛、已经感染IBR的牛。 5.2 根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 目前对IBR治疗没有特效药。治疗原则为防止继发感染并对症治疗。 5.2.1 对于发烧的病例:静脉注射30%安乃近40-50ml,全身抗感染治疗,静脉注射四环素7g;肠道出血病例,静脉注射维生素K380mg;腹泻时,给予强心、补液:20%安钠咖20ml,复方氯化钠1000ml,对于并发肺炎、呼吸困难病例可给予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