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讲解
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学会自我保护 ①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帮助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2)遵守网络规则 ①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②上网更要遵守法律。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进行欺诈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不制造传播病毒…… 北京某教育中心因其与员工高某之间发生劳动报酬争议,遂在互联网上发布“网络通缉令”“通缉”高某。高某看到这则“通缉令”后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该中心诉上法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该中心的此种行为构成了对高某名誉权的侵犯,判令该中心在其所属网站上以弹出式窗口形式向高某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高某精神抚慰金二万元和公证费八百元。(2009年08月02日 来源:京华时报)? 网络通缉令侵犯名誉权 赔偿前员工2万元 宋某在国家某科研究所工作,参加国家一项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设计。他工作努力,对该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情况十分熟悉,是该研究所的业务骨干。宋某业余时间喜欢玩计算机,经常上网聊天。2009年2月的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介绍自己参与研究的项目的有关信息,觉得十分简略,便擅自加以补充,将该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有关数据、试验情况等在网上发表。后被国家安全机关发现,经鉴定,该内容属国家机密。最后,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网络上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总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 * * 高某原系北京某教育中心职工,双方曾因劳动报酬问题诉至劳动争议仲裁部门。2004年12月6日,高某登录互联网后,发现该中心在其网站上以弹出式窗口发布了《网络通缉令》,内容为:“最近经常有一名IP地址为×××的网络歹徒到××网上恶意留言,网络公安局已经展开调查,警方怀疑是138××××机主所为。……警方从即日起协同有关部门准备抓捕。望社会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将该歹徒缉拿归案!”?该《网络通缉令》配有公安部门警徽。在这份网络通缉令中,除IP地址外,均为高某的个人信息,包括其现有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和在湖北老家期间使用的联系方式。2004年12月8日高某提请北京市海淀区公证处对该中心网站上的“网络通缉令”内容进行了公证,为此支付公证费800元。2004年12月12日该中心网站改版后,“网络通缉令”信息被删除。? *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6.1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中国网民数量在2008年6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从网民绝对规模来看,中国无疑是互联网第一大国。 新华社报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年末中国有6.48亿网民。这数据表明,2014年一年增加了3千万网民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 网络沟通无极限的表现: 1、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求医问药、远程教育、在线影院、网上购物等,不用舟车劳顿,不用费时周折,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2、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3、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网络交往突破了传统交往的限制,它体现为交往的无限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又有弊。 网络的正面作用 网络的负面作用 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哪些优势呢? P68小恒的事例:小桓利用网络克服了现实交往中的什么弱点? 在现实交往中,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得以解决? 交通——网上订票、查阅交通信息 金融——网上银行、网上炒股 教育——网上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 企业商家——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上招聘 法院——网上投诉网上监督网上审批 政府——政务公开通过网络了解社会、民众的基本情况 1﹒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条件; 2﹒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3﹒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 4﹒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5﹒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 1、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2、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 3、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帮助别人) P69,思考: 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网络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方便了人们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