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浅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河南中学 果志京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在漫漫的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绚丽气势恢弘,读来使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它里面的许多情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小说里面的人物更是“贤”“恶”有别,“忠”“奸”分明,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其中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作者刻画的刘备更是一位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形象。在波澜壮阔的三国风云之中,作者塑造了一位集“仁”、“义”于一身的贤君明主。他白手起家,从“织席贩履”之人成长为一代君王,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使他在诸侯争霸中脱颖而出,开创出一代霸业。
一 刘备是“仁”的典型形象
罗贯中塑造的刘备形象给人一种宽仁爱民、礼贤下士的印象,这一形象与封建社会所认可的贤君明主相吻合,更加符合当时的纲常伦理。在封建社会“仁”是贤君明主必备的品德,毫无疑问,刘备就是一位集“大贤”于一身的人物。刘备是作者罗贯中着力塑造的“仁”君的典型,在诸侯争雄的年代,曹操占据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江南东吴孙权凭借长江天险雄霸一方,占有地利,而刘备在种种不利因素中,在狼烟四起的纷争中,“以民为本”“宽待下属”,占尽了“人和”。
1 “拥刘贬曹”的作者倾向更使刘备形象变成“仁”和“义”的化身。
作者罗贯中笔下的刘备集“仁”和“义”于一身,把刘备作为“汉室正统”的地位不断加强,这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历史中,刘备的确具有贤君的品德,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也”。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更具有“仁”的品德,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的夸张,使刘备的形象更加具体,趋于人性的完美,弱化了刘备的缺点和不足。这同作者“拥刘贬曹”的倾向是分不开的,正是刘备的“仁”衬托出曹操的“不仁”。⑴作者通过 刘备与曹操的比较,通过刻画曹操的“奸雄”形象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衬托出 刘备的英明贤良。刘备处处深得民心,爱民如子,是典型的明君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 作者罗贯中塑造的曹操形象口蜜腹剑,阴险狡诈,有时残忍的令人发指。曹操和陈宫在逃难中遇到吕伯奢,吕伯奢准备热情款待,曹操却误以为要谋害他,杀了 吕伯奢一家,心狠手辣,全无人性,结果 陈宫弃他而去。在第十回,曹操“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坏事做尽,丧尽天良,是不折不扣的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正是曹操的“不仁”更突出了刘备的贤明。作者罗贯中塑造的刘备形象是受人民拥戴的众望所归的领导者。当刘备无“立锥之地”时,陶谦自动让贤,把徐州交给刘备,刘备坚辞不受,但是徐州百姓闻之此事,涌到府前拜哭。甚至说“刘使君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足见刘备在当时“深得民心”,同时更彰显了他的“仁”“义”。
《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始终坚持“拥刘贬曹”的主旨,塑造的刘备形象更是离不开这个主旨。作者描述的“张翼德怒鞭督邮”让人觉得痛快酣畅,同时体现出张飞性格的鲁莽豪爽、疾恶如仇的一面。小说描述刘备“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到最后,玄德对督邮说“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且饶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更加衬托出刘备的“仁”“义”。其实史书陈寿的《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中载“督邮以公事到县,求谒不近,直入缚督邮,杖二百”。⑵正是作者巧妙的人物塑造,“张冠李戴”,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恰到好处,同时也符合作者一贯的“拥刘贬曹”的主旨,使刘备的形象更加符合贤明宽厚的一面。
2 刘备是宽人爱民和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作者罗贯中塑造的刘备形象着力刻画了刘备宽人爱民的一面。刘备作为群雄割据中逐渐发展张大的一方,很好的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由于他的宽厚仁义,刘备无论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作者罗贯中始终把他宽人爱民和礼贤下士的一面放在首要的地位。《三国演义》在第四十一回写“刘玄德携民渡江”时,刘备被曹操所击败,一路退却,刘备率领三千军马不忍抛弃百姓轻装前进,小说描写“新野”和“樊城”两县百姓。“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江”,跟随刘备,“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正是有百姓跟随,前进缓慢,才被曹军追上。但刘备却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作者罗贯中赞颂他说:临难人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被塑造成是爱民如子的“明君”,更是一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明君”。偶遇水镜先生,刘备就对他礼敬有加,视为知己。刘备在遇到徐庶时,更是敬若上宾,不敢怠慢。尤其是在对待诸葛亮上,把刘备礼贤下士的品德描绘的淋漓尽致,反映出刘备具有的贤君品德。
二 刘备卓越的领导才能
刘备之所以在烽烟四起的诸侯混战中逐渐强大,更离不开他卓越的领导才能。正是由于他善于领导和团结手下的文臣武将,人尽其才,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