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全国文综Ⅱ,36)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6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怪柳 狼尾草 在干旱地区局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西北各族人民通过农田水利、林网建设和其他农牧措施,将荒漠变为农田和牧场,发展了绿洲这一独特的地理景观,古代丝绸之路就是由片片绿洲串连而成的。经过几千年的辛苦经营,西北地区已形成一条断续状分布的绿洲带。 (2009浙江文综·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D 图11 (2009江苏地理)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 2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AB AC [09海南]读图4,完成13—15题。 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 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 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13.D 14.B 15.B [10海南]读图3。完成9~10题。 9. 图示城市周围区 域发展种植业的制 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10.与同纬度我国 东部地区相比,图 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 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C A [08四川]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 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 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 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A [08四川延考]6.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7.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8.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①草原开垦②过度放牧③大量捕杀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A [2011年]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 (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007北京文综·36题第3问)读图9,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8分) 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09宁夏]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 的划分,图示区域 属于 ①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 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 ⑴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⑵选①(0分),选②或③(2分)。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嘉陵江流域耕地非粮化特征、驱动因素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docx VIP
- CCSE、K8S、5G等网络技术与云计算知识测试试卷.docx VIP
-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pptx VIP
- GBT 36588-2018 过压保护安全装置 通用数据.pdf
- 中医药进校园活动课件PPT.pptx VIP
- 标准图集-08D80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供电电源.pdf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唯智信息OTWB5课件.pptx VIP
- 2024注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归纳.pdf VIP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镇企业管理专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