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 李商隐 三、文本资料 (一)陈伯海:怎样看待李商隐的《无题〉诗 一 玉溪生诗集里以“无题”标目的诗,各家注本间有出入,合而计之,凡20篇。另有相当数量用篇首二字标题的诗,如《锦瑟》、《碧城》等,实际也属于《无题》一类。这些诗篇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语言精丽,声调和美,吸引着各个时代的人们去反复诵读和玩味。 但是,《无题》诸诗又是以难解著称的。诗人写作这些诗歌的背景材料已经湮没无闻,加上他的艺术思维的特殊性——好用典故,多比兴手法,词句篇章的刻意求精等等,使得其中不少作品显得隐晦曲折,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1。”七百多年前元好问发的这段感慨,到今天还是人们心上的一块疙瘩。 尽管如此,历史上也不乏强作解人的人。一千多年来,多多少少的笺注家、评论家聚讼不已,都在试图为这些诗歌提供一个谜底。清人朱鹤龄把它们看作寄托诗人伤时忧国情怀的政治寓言。另一位注家冯浩认为是向朋友哀告求官的自白。“五四”以后的女作家苏雪林考证它们为诗人秘密恋爱的记录。而“四人帮”的黑爪牙梁效则又断定“《无题》诗大多用男女相思比喻君臣际遇”,是法家人物政治上受压抑的悲歌2。如果说,一些封建学者在索解诗意方面虽然失之于主观臆测,而在探求诗人的时代、生平等方面毕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那么,梁效之流的评论则纯粹是大胆的假设,其荒唐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根本不顾李商隐一生飘泊流离,寄食幕府,从未受到半点君恩眷顾的事实,就随心所欲地捏造出表现“君臣遇合”这样一个主题,又拿着这个主题来牵强附会地解说诗歌,弄得前后矛盾,破绽百出。这固然暴露了他们自己的反革命心切,同时也宣告了唯心主义的索隐方法的破产。 我们今天不赞成再沿用旧的索隐方法来猜《无题》诗的谜,也不主张这些诗歌就此“不可解”,或者竟然“不必解3。我们认为,尽管由于材料不足,一些诗篇所包含的意思无法完全指实,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出发,适当结合“知人论世”,对《无题》诗中的多数篇章还是可以作出基本的分析和估价的。 二 《无题》诗在写情之中是否别有寄托,这是千百年来争论的一个焦点。诚然,李商隐本人说过:“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4的话,但空只是指他在梓州柳仲郢幕府中写的那首《西溪》(“怅望西溪水”)而言,并非用来概括全部《无题》诗的作意。至于常被人们引证的“楚雨含情皆有托”的诗句,也早经人指明是出于误解,与《无题》的创作其实毫不相干5。要探索《无题》究竟有无寓意,不能先套上这些主观的框框,而是应该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无题》诗里有一部分是实写男女之情而别无寄托的。像下面这一首: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前人笺注认为这是李商隐26岁时赴京应博学宏词考试落选后寄给新婚妻子王氏的诗,大概王氏先有信来代为抱屈和表示慰问,诗人就以此赠答。根据诗的颈联引用前秦将领窦滔的妻子苏蕙织锦传书的典故来看,上述说法是可信的。结尾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借棋局的不平来托喻自己政治失意的不平,但整首诗仍是实写伉俪之情,不能算作另有寓意之作。此外,像“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寿阳公主嫁时妆”等篇,皆一望而知为题赠妓女的艳情诗,别无深意可考。 《无题》诗里也有一部分可以确指为有寄托的,不过寄托的内容有种种不同。像下面这两首绝句: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 五更又欲向何处? 骑马出门乌夜啼。 户外重阴黯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 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 这两首诗在后来流行的注本中题作《留赠畏之》,而在较早的一些选本,如古本《才调集》和《万首唐人绝句》里,均作《无题》,《才调集》题下并有诗人的自注:“遇韩朝回”。“韩”就是李商隐的连襟韩瞻,畏之是他的字。从自注和题目的变化看来,这两首诗是诗人往访韩瞻不遇而写的。前一首记韩瞻夜深归来而又要匆匆不朝去,后一首写自己傍晚再去探候。男女相思之情,不过是寄托朋友交往之情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诗歌当然不止两首。旧传《无题》诸诗中有一些是诗人向令狐绹陈情干谒之作,恐怕也不无根据。像“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玉山》)、“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钧天》)之类句子,寄意令狐的痕迹是很显然的。这些都可认作有寄托的作品,不过不属于政治上的寄托罢了。 诗人另有一部分作品是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的,它们从一个侧面接触到了某些社会政治问题。像下面这首《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中借幽居未嫁的女子倾诉相思的苦痛,抒发了诗人自己政治怀抱不得舒展的感慨。“神女生涯”,比喻梦幻变化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