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T_TP_CHAP1_V1.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NT_TP_CHAP1_V1.0

Chapter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课程目标 计算机技术 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的输入与输出设备及接口卡的原理和使用 可以独立组装计算机,并安装打印机,对桌面有一定的支持能力 网络技术 了解OSI和TCP/IP协议 掌握布线和线缆制作 掌握互联设备的操作 了解网络应用 课程重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的组装方法 OSI模型和TCP/IP协议 物理层-线缆和布线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技术 网络层-路由器的操作 应用层-常用的协议 课程内容组织结构 计算机内部构成及工作原理 第一章 本章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历史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趋势 掌握计算机内部(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设备)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掌握硬盘分区的概念和分区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体积巨大 处理能力很低,存储量极小 输入输出方式原始,主要使用穿孔卡片,工作效率低 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诞生了,重达30多吨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Cont.)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体积缩小 处理能力提高 出现了高级语言,如fortran等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Cont.)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 运算速度提高 存储容量和存储速度大幅提高 系统软件发展,出现分时操作系统,多用户共享资源 结构化程序设计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Cont.)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至今) 体积、重量和成本大幅度降低 运算速度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存储容量越来越大 出现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如磁盘,光盘,鼠标,扫描仪,激光打印机等 出现各种实用软件 多媒体技术崛起 计算机的分类 大型机 体积巨大 功耗和发热量巨大 运算速度极快 价格昂贵 计算机的分类(Cont.) 小型机 体积减小但仍然很庞大 集成度提高,功耗减小 运算速度比大型机较慢 价格较大型机便宜 计算机的分类(Cont.) 微型机 体积小,便于携带 集成度极高 运算速度最慢但是最普及 价格非常便宜 计算机的分类(Cont.) 其他种类的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超市收银pos机) 智能单片机(自动洗衣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计算机的内部构成 计算机构成示意图 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CPU(Cont.) CPU核心的结构拓扑 计算机的内部构成 计算机构成示意图 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CPU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主频 内存总线速度 工作电压 扩展指令集 高速缓存 主频 CPU内部的时钟频率,是CPU进行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但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时钟频率相同的CPU性能一样。 内存总线速度(一般等同于外频) 即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是CPU与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的工作频率。内存总线速度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数据交流的速度。 倍频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 锁频 锁频的历史,源于英特尔在多能奔腾MMX的时代,原意是防止remark的CPU,防止不法商人把低频CPU超成高频来卖。可是,锁频也限制了使用者超频,而且奸商们还是能以超外频的方法来蒙蔽消费者。现在 Intel的CPU倍频都是锁死的,而AMDAthlonXP也仅有极少数的产品是没有锁倍频的,因此现在的超频大多数都是通过改外频实现。 缓存(Cache) CPU进行处理的数据信息多是从内存中调取的,但CPU的运算速度要比内存快得多,为此在此传输过程中放置一存储器,存储CPU经常使用的数据和指令。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可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一级缓存 即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中,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由于缓存指令和数据与CPU同频工作,L1级高速缓存缓存的容量越大,存储信息越多,可减少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提高CPU的运算效率。但因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有限的CPU芯片面积上,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二级缓存 即L2 Cache。由于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

文档评论(0)

638922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