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浇口设计经验公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浇口设计经验公式 浇口系统 内浇口的截面积是压铸浇口系统计算的主要组成部分。内浇口的尺寸对铸件的流体动力学规范和热工规范有影响,所以这两个规范也影响到铸件的质量。 内浇口横截面积可用下式确定: f= ( ) ————铸件重量(千克) r————合金比重(千克/ ) w————导入速度,即金属流在内浇口的速度(米/秒) t————填充型腔的时间(秒) 在设计模具和浇口系统时,铸件重量G 和合金比重 r为已知 导入速度的确定: = Re——雷诺准数 V—动力粘滞系数( ) ——水力半径(米) = (F——湿润表面,π——湿润面周边长度) 产生湍流的最好条件是金属流对型壁撞击后所流过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即: 最大导入速度值: (米/秒) 型腔填充时间的确定: L——铸件长度 H——当内浇口的宽度等于铸件宽度时的铸件厚度 h——液流厚度 ω——导入速度 ——液金属的比热(千卡/公斤.摄氏度) ——液金属的导热系数(千卡/米2.小时.摄氏度) λ2——模具金属的热传导系数(千卡/米2.小时.摄氏度) C2——模具金属的比热(千卡/公斤.摄氏度) r2——模具金属的比重(千克/ ) t—— 模具金属的温度(摄氏度) t2——液金属从内浇口出口处的温度 t浇口套——浇口套温度 taa——压室内浇注金属的温度(等于合金在保温炉内的温度) λcm——涂料的热传导系数(千卡/米2.小时.摄氏度) Xcm——涂料层的厚度(米) tcm——压室温度(摄氏度) Fcm——热传导面积(米2) Go——压室内金属重量(公斤) ——液金属的比热(千卡/公斤.摄氏度) τ——金属在压室内停留的时间(秒) l——直浇口长度 Rπ——直浇口半径 C/——液金属的比热 r/——液金属比重 α——传热系数(千卡/米2.小时.摄氏度) α=1.5 ——液金属的热传导系数(千卡/米2.小时.摄氏度) tφ——离浇口最远的型腔的温度 压铸模浇口计算 由模具和机器提供的性能: 系统的投影面积S(厘米2) 铸件的质量M(铸件+溢流槽等)(公斤) 机器的锁模力Ft(吨) 工作压力Pe(达因/厘米2)(1达因/厘米2约为1公斤/厘米2) 压射活塞直径D(毫米) 内浇口截面积Sa(厘米2) 胀型力F0(吨) 压射冲头直径d(毫米) 填充时间t(秒) 内浇口处填充速度Va(米/秒) 压射比压Pi(达因/厘米2) 内浇口处体积速率Q(厘米3/秒) 冲头速度V(米/秒) 基本关系式: M= (m——合金的比重;铝合金为2.6) Q=100VaSa M= Sa= F0= d= 冷却时间与填充时间: 金属模具内铸件的冷却时间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 ——金属传给模具单位体积的热量W ——模具材料的热扩散系数b ——压铸时金属和模具的温差θ W= 横浇道标准: (1) 为了减少重熔的费用,横浇道的横截面限制在1.25~1.6倍的内浇口面积。为了减少金属填充型腔时的冷却,浇口控制流动保持了高的金属速度 (2) 横浇道的横截面积等于分枝横浇道面积的总和 (3) 横浇道的宽深比例为1。6~1。8时冷却相当快,而在型腔填充阶段没有太大的热损耗,横浇道的名义宽度是以它的深度一半的位置来度量 (4) 脱模斜度一般采用10度,横浇道底角半径在宽12。7mm以下时为1。58mm,宽12。7mm以上时为2。38mm (5) 为了快速凝固,水冷却通道要布置在横浇道下面 (6) 横浇道要有相当程度的表面光洁度 下面是铝合金压铸件的实用公式: f= f——内浇口面积(厘米2) S——平均壁厚(厘米) V——铸件金属的体积(厘米3) a——常数=0.1 压铸模设计与制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山东乳山精工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作者:张志鹏 张志刚 【摘 要】详细介绍了从压铸产品设计到压铸模制造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压铸模;成本;影响因素;注意问题 压铸产品的发展趋势是:更大的零件;更薄的壁厚;更复杂的形状;更精确的尺寸。考虑以上因素,使用高压铸造比使用低压铸造的重力铸造法更有利。 影响单一零件和顾客最后产品的成本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的9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而不是在选定的制造过程中提高效率可以奏效的。有些因素比较容易辨别,例如原材料和加工成本,但这些很难大幅度降低。其它因素虽然不太明显,却能对降低成本具有很多的影响。结合几个零件来降低装配成本,因为现有几个零件的装配已被一个压铸件代替了。改变另一个制程需要重新设计,如此才能从压铸制程得到最经济的解决办法。重新设计零件,考虑压铸制程、模具制造,影响模具寿命的特点的设计,以及修整和结合要求,经常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