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地质汇总要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瓦斯地质汇总第一章绪论1.瓦斯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煤矿开采方面的技术理论,研究瓦斯的形成、运移、赋存和发生瓦斯灾害的地质控制理论的一门交叉学科2.构造煤是煤层受地质构造挤压剪切破坏作用的产物。3.瓦斯突出煤体是指含高能瓦斯的构造煤体。4. 构造煤和瓦斯突出煤体基础理论研究实践表明:构造煤控制着瓦斯灾害的发生,影响着瓦斯的治理,亦控制着煤层气的地面开发。构造煤和瓦斯突出煤体基础理论,主要是指运用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流体力学、量子化学、力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构造煤力化学成烃作用、构造煤瓦斯多场多相耦合作用、构造煤探测理论和技术等,为瓦斯突出煤体预测、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基础。5. 瓦斯(煤层气)抽采地质控制机理研究瓦斯(煤层气)的高效抽采是瓦斯灾害治理的根本性措施之一。1.地质条件复杂2.煤层透气性低3.抽采难度大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1.含煤盆地是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2.世界范围内先后产生了5个主要聚煤期:石炭纪聚煤期、二叠纪聚煤期、早中侏罗世聚煤期、晚侏罗至早白垩世聚煤期、晚白垩至始新世聚煤期,其中石炭纪和二叠纪聚煤期成煤量最多。3.瓦斯成因类型:生物成因(原生生物成因、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热解成因、裂解成因)两类。4.煤层气发生率——指从泥炭到特定煤级瓦斯气体产生的总量。视煤气发生率——指从褐煤到特定煤级瓦斯气体产生的量。阶段生气率——指煤化过程特定阶段瓦斯气体产生的量。5.地质构造演化对煤层瓦斯保存的影响:瓦斯是气质地质体;中国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后主要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每次构造运动的规模、涉及范围、构造应力场等均不尽相同;煤层形成后在历经构造运动中拉张裂陷、隆起剥蚀会使煤层瓦斯大量逸散;煤层形成后在历经构造运动中挤压拗陷有利于瓦斯保存,挤压剪切易于形成构造煤、同时形成好的封闭条件;6.不同地质构造类型对瓦斯保存的影响:1.向斜构造2. 背斜构造3.推覆构造对瓦斯保存的影响4. 伸展构造对瓦斯保存的影响7.沉积作用对瓦斯保存的影响瓦斯形成于煤层,储于煤层;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瓦斯生成的物质基础以及煤储层、盖层的几何和物性特征。通过煤层与围岩之间的组合关系影响到瓦斯的保存条件。(2)聚煤期前后沉积环境演化对瓦斯保存的影响环境演化决定下伏、上覆地层厚度、岩性组合和厚度,关系到岩层的透气性。 (1)聚煤期前后平静水体环境有利瓦斯赋存(2)聚煤期前后冲积环境沉积不利于瓦斯赋存8.煤层厚度对瓦斯保存的影响瓦斯的逸散以扩散方式为主,空间两点之间的浓度差是其扩散的主要动力。在其他初始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煤储层厚度越大,达到中值浓度或者扩散终止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煤储层本身是一种高度致密的低渗透性岩层,上部分层和下部分层对中部分层有强烈的封盖作用,煤储层厚度越大,中部分层中煤层气向顶底板扩散的路径就越长,扩散阻力就越大,对瓦斯的保存就越有利。9.水文地质对瓦斯保存的影响一是水力运移逸散作用;二是水力封闭作用;三是水力封堵作用。第三章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板块构造与中国煤矿地质构造特征(了解)华北地区印支期主要受西伯利亚板块由北向南和扬子地块由南向北推挤作用,形成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和断裂,但不剧烈。燕山早、中期受太平洋库拉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活动剧烈,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向的大规模隆起和拗陷,伴随剧烈的岩浆活动,如太行山隆起、贺兰山隆起、鄂尔多斯盆地拗陷、沁水盆地拗陷等。华北地区煤层主要发育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及其叠加和复合构造。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地质构造比华北地区复杂,北面受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西面受藏滇板块的推挤,南面受印支板块的作用,东面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长时期的碰撞挤压作用。华南板块既发育有近东西向构造,又发育有北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使华南地区煤层构造破坏严重,构造极为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构造煤发育。西北地区中国大陆西部受印度板块由南向北挤压、西伯利亚板块相对阻挡,地壳大幅度隆起,使得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早、中侏罗统煤层抬起,大面积煤层距地表很浅。从新疆天山山脉到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山体表现为东西向延展;盆地表现为压陷盆地;煤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压性、压扭性断裂和褶皱,多为逆冲推覆构造。(四)东北地区主要受天山——兴安活动带和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演化的控制。位于东段的东北黑、吉、辽三省地区,自印支运动以来受西伯利亚板块自北而南和太平洋板块自南东向北西的双向挤压,呈现着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相互复合的格局。燕山期以来,主要表现为大兴安岭隆起、松辽盆地拗陷大范围的岩浆喷发等活动,晚侏罗—早白垩统煤系地层以火山碎屑岩沉积为主。板块构造与中国煤层瓦斯赋存分布特征华北地区普遍沉积了中国较老的石炭二叠系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