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例临床观察.docVIP

小针刀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例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针刀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 260例临床观察 马国勇 刘建斌 甘肃省榆中县中医院 730010   摘要:目的 验证小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病260例患者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后采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对治疗效果认真分析评价。结果 经过一年的随访, 260例患者的情况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60例显效173例,占66.6%;有效:78例,占30%;无效:6例,占2.3%;总有效率占97.8%。结论 小针刀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安全有效,比单一的小针刀治疗效果更有效,且能提高单纯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的成功率,在临床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颈椎病、小针刀、定点旋转复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 。是由于颈椎及颈部软组织和(或)退变引起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神经核脊髓等而引起的头、颈、肩头、上肢、肩胛间、胸部疼痛及其他症状,甚至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等综合征。[2] 。中医认为颈椎病多由脏腑不足、风寒外袭、劳倦损伤、气血凝滞、筋骨不利所致。祖国医学中早就有关于劲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症”、“痿证”、“头痛”、“眩晕”、“项强”、“劲筋急”、“劲肩痛”等条目[3]。 我院采用小针刀闭合松解痉挛机化的颈伸肌群,再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配合后期的功能锻炼,达到治疗各种颈椎病的目的。自2012年至2013年本科室对260例各种类型颈椎病采用该治疗方法,经近一年随访,疗效优良,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60例,男性125例,女性135例,年龄32岁~74岁,平均57.4岁。病程1~6个周,260例均拍X线片,6例作颈椎MRI检查,结合临床检查及体征诊断:颈型23例,神经根型36例,椎动脉型16例,交感神经型21例,脊髓型6例,混合型例159例。本组中针刀一次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一到三次治愈者82例,针刀二至三次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七至十五次治愈者136例,针刀三次及三次以上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二十余次33例。   临床表现:①症状:颈项、后枕肩背部疼痛、酸胀沉重,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心慌、乏力、呃逆、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四肢发凉伴麻木等。②体征:颈部功能受限,后伸、旋转疼痛紧张感,枕骨上项线、乳突下方、C2~T3棘间、椎旁、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处可查及敏感压痛点。   影像学检查:表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骨质增生伴椎体小关节紊乱168例,,项韧带钙化伴同平面椎间隙变窄的73例,6例颈椎MRI检查均为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13例患者X线片未见异常改变。排除颈椎肿瘤、结核、骨折等疾病。   二、治疗方法 1.小针刀治疗 患者取颈椎前屈位,根据X线片显示椎体结构紊乱或软组织应力集中点,同时触诊反应阳性,用甲紫液标记,术野消毒,铺洞巾,术者戴手套,小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线平行,针身与进针点平面垂直,刀口按压皮肤凹陷后快速进针,达预定深度后,沿刀口线上下及左右拨离挛缩机化的组织二至三刀,对机化面较大较硬的阳性反应物纵行切割数刀,也可小幅度横行切割,术后按压针孔五分钟,无菌敷料包扎,平卧休息半小时。   2.复位方法   第一法:患者端坐,以患椎棘突向右侧倾斜为例,术者左手拇指的桡侧面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让患者头颈部前屈35,再向左侧旋转45,术者右手掌托扶病人左侧面颊和颏部。助手站于患者左侧,用左手掌压住患者右颞顶部,按复位的需要向下压头颅。术者右手掌向上稍用力,使头颈延失状轴上旋45,于此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或左前外方水平地推顶偏歪棘突,常可听到一响声,同时觉指下棘突向左轻移。然后让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术者顺压棘突和项韧带,松动两侧颈部肌肉,手法即完毕。 第二法:患者端坐,颈部自然放松,向旋转受限的一侧主动旋转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拇指顶推高起的棘突,其余手指扶持颈部,另手掌心对准下颏,五指握住下颌骨;或前臂掌面紧贴下颌体,掌心抱住后枕部。将抱头的手向直上牵提和向受限侧旋转头颅,于此同时另手拇指向颈前方轻微顶推棘突高隆处。此时可听到一响声,觉指下棘突轻度位移。嘱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触诊棘突如已拨正,手法即完成。 施手法时要轻柔、准确、酌情用力,力求稳、准、轻、巧,切记粗暴。否则,可加重损伤,引起不良后果。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椎动脉受刺激,或其他因素,可产生一过性虚脱症状,立即停止手法,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治疗后注意事项   术后酌情限制颈部活动,屈曲型者将枕头放在颈部或者用低枕,伸直型者可睡高枕;可给以颈部臂丛按摩、风池穴按摩等手法,治疗效果会更佳;治疗后逐渐开展颈部的活动锻炼,坚持由简单到难、由幅度小到大的原则。先做颈部前后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