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家方言词汇特点研究
客家方言词汇特点研究摘要: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关键词:客家方言、词汇、语法、差异、构词、单音节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贺知章的这首著名的七绝,描写自己少年离家,暮年还乡,物是人非,只有乡音依然如故。乡音就是方言。方言是全民族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是方言不是指个别不同于共同语言或其它方言的读音和词语,而是指包括和共同语言相同点在内的、由词汇和语法组成的整个系统。它在方言区内具有民族性,是这个地区内人们交际思维的工具。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是了重要的语言,它包括: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七大方言。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客家话最独特的一点,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客家人,无论在大陆的广东、四川,还是在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只要会说客家话,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而不会说客家话,没有客家认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也被视为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 HYPERLINK /view/2200.htm \t _blank 台湾、 HYPERLINK /view/7627.htm \t _blank 四川和 HYPERLINK /view/8581.htm \t _blank 湖南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使用人口约3700万。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如上所述,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词汇方面的特征。承——古词语的运用传承日常口语中普遍使用地古词语有索(绳子)、禾(稻子)、乌(黑)、面(脸)、食(吃)、饥(饿)、朝(早晨)、昼(中午)、行(走)、沸(沸腾)等。在客家话的词汇中,还保存着许多古代词语或各地的方言词。下面略举几例。箸 今语叫筷子的,客家话叫“箸”,读作“住”。这个词在上古前期大概就产生了,所以《韩非子·喻老》里已有“昔日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传说。“箸”也叫“挟”,或读甲,也早见于汉代人的著作。《礼记·曲礼上》:“有菜者用挟。”但在客家话里,“箸挟”常作为一个同义复合词使用,只有“挟”作为动词时,可以单音节表示,如“挟菜”是。满人 谁人叫做“满人”。按此即唐变中的“莽人”。“莽”《广韵》摸朗切,和莫早切的“满”,音极近。《敦煌变文·捉季布传文》:“更向何边投莽人。”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六篇所释,“莽人”即什么人,因变文中的“莽”和“没”同义。蒋先生所释极是。寒毛 人脸上和身上的细毫毛,客家话叫“寒毛”。这个词早见于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香山寺第四》:“法师一见,遍体汗流,寒毛卓竖。”有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的古词语。例如:噍(咀嚼),薮(窝),掮(肩挑),晡(下午或傍晚),拗(折)等。有一部分客家方言的有音无字的词语,可以从古典词曲小说中找到语源。例如:贡脓——客家话指疮口内腐烂生脓的意思。《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提到孙司空与黄花观的蜈蚣精作战,被金光罩住时说:“却怎么被这金光撞软了皮肉?久后要贡脓。”新——方言词语的创新一大批方言词语是由于反映本方言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状况、风俗习惯、土特产以及不同的造词习惯所形成的,例如:雪枝(冰棍)、猪红(又叫猪旺,即猪血,流血是忌讳的,因而改用表示吉利的红或旺来称呼)长生板(棺材)、丹(中药方,吃药是不吉利的事,因而反药方改成为仙丹的丹。)、目汁(眼泪)、睡目(睡觉)、食朝(吃早餐)、食昼(吃午饭)、食夜(吃晚饭)、禾秆(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