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 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not;--康德 都说黑格尔的书是引起头痛的最好的方法,我想说康德的书是引起头晕的最好的方法。这几天连续作战至今天上午终于读完了,读完后是一种征服这晦涩著作的喜悦,即便没怎么搞清楚,只是浮光掠影粗略的第一次阅读;不过读完后的那个晕眩和浑身抽了筋似的疲惫让我这个最近特能吃的人根本没有食欲吃好午饭,胃在举竿反抗着。 不过版本我还想说两句,虽然我只能读翻译过来的著作,也没有读过更早的关先生的译著,至少在我看来这个韩先生的译著实在不太好懂。苗力田先生曾认为翻译工作绝非等闲,感慨”教康德老人说话不易”,我还想说”读康德老人说的汉语”又有一种不易,只恨自己没有掌握好人家的语言能看原著了。据说邓晓芒先生译得还不错,打算买一本来比较着读。 我常常认为中国哲学中有一种精神让人振奋,尤其是读到《孟子》的”我善养浩然之气”的那一段,感觉”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的浩然大丈夫之气由内而生。这段话说白了!就是做人要走得直,行得正,要诚以待人!!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显的正义凛然,邪恶宵小不敢正视!!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我也领会到了同样的感动。他拒绝建立于经验主义质料上的任何以道德准则为普遍法则的粗野做法,批判这种做法将带来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矛盾。康德永远把人当作目的,德行永远是尊守法则而不是别的准则或幸福追求,从而树立了主体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向。康德认为思辨理性象继母一样仅仅供给我们达到我们的目的必需的能力,认为只有在纯粹实践理性当中才能为上帝和灵魂的实在性成为可能,而这两个公设使德行和幸福在实践理性的必然目的至善当中得到统一。 结语中康德提出了那为后代人不断引用的一句:”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令”。在《实批》中康德批判了不够纯粹的实践理性,由此主张职责的重要性,确立了道德法则的尊严,同时把人提高到令人眩晕的高度,为其理论赋予了永恒的崇高价值! 无疑,《实批》中康德的论证是绵密的,康德讲到的道德价值是崇高的、严格的。我认为一个好的解读者和理论工作者是对某种理论有坚定的信徒。我不知我应该相信谁?经验主义的功利论我是不信服的,所以我没有”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的感慨,只是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是我比较赞赏的理论,可能它和中国的”知性尽性”和”内圣外王”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亚氏理论和康德的道德哲学之间有无通约的可能?康德把幸福看作是彼岸世界的,或者要求修行德性或者要求遵从法则,在亚氏和康德那里没有所谓公共伦理和私人道德的区分,因此我也不认为把亚氏德性论看作是私人的,而把康德的道德哲学看作是公共的这种划分方法。这并不能沟通而者之间一些基本观点如不同的幸福的理论。我突然想到麦金太尔的《伦理学简史》当中以极小篇幅谈论康德得让人不解之处,或许麦金太尔是为了自己的理论建构有意避开了强势的康德?或许我们这个社会不再需要一个普遍客观的道德?人们可以对道德有着自我的个性化的理解?这不是一种两张皮人格吗?这种人格可能吗?可以吗?而我们常常感到困境的道德问题恰恰在于道德客观性受到质疑,道德普遍性的论证受到阻碍的状况不是吗??需要一个普遍的道德,这在我们看来难道不是一个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前提吗?接受康德衣钵的罗尔斯的正义思想刚好不是在说明现代制度理论中的一个最大成就吗?而罗尔斯是在以”组织良好的社会”中道德主体对两个规则的遵守来确证康德理论的可行性。但他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冷淡”中寻求”最大最小值”原则来选取合理性的思路是否堵死了人们的求善、求完善和幸福的可能? 后现代理论认为今天的道德是”化为乌有的(现代性的)道德”,”只是审美的快感”,它”没有标准,怎么都行”。再有今天经济理性当道的社会中,把一切行为以经济价值来衡量,把道德行为的判断诉诸于仅仅是根据其结果的考量,可见道德标准的混乱,对道德的冷漠及其价值的降格到了何种地步。在这样的时代重温康德别有一番感动,他的理论是多么振聋发聩的呐喊啊!我想这恰好也是使康德哲学具有经久生命力的一个原因吧~~ 康德把宝藏深埋在晦涩而又浩瀚的理论体系之中,哪能仅一两次的阅读来理解老人家的本意?虽如此我还是记此小文,以便带着这些疑问去重读,从而能够获得相比之下的更大的理解的喜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 伊曼努尔bull;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