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小尺寸下的液体量测与驱动.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小尺寸下的液体量测与驱动

微小尺寸下的液體量測與驅動 楊龍杰 摘要本文針對高速散熱元件內的微米尺寸液體,介紹其中溫度、壓力的量測課題,以及相關的微細加工技術。並進一步談及微液體的驅動技術,使整個微液體系統兼具感測與驅動的功能,朝智慧化微系統的方向整合。 引言 談到微小液體的課題,從事微機電(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或微加工(micromachining)研發人員立即想到的,不外乎微流道(microchannel)、微閥(micro-valve)與微幫浦(micro-pump)等元件的製作[12]。微生醫(Bio-MEMS),、,???,,3,4],。,,,,。傳統的微液體研究與微細加工’s law來看,”cond = - k(▽xT; ▽xT =dT/dx for 1-dimensional case (1) 在同樣的溫差dT與熱傳導係數(thermal conductivity)k下,dx縮小會帶來傳導熱通量(conductive heat flux) Q”cond的增加。(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與對流熱通量Q”conv(convective heat flux)的觀點來看,Q”conv= h((T; h=Nu(k/L (2) 在同樣的溫差(T、Nu (Nusselt number)k下,L縮小也會帶來h與 Q”conv的增加。,”高熱通量”熱交換的課題,(如個人電腦中央微處理器)冷卻上所遭遇的難題,。 ,(thermal diffusion)的角度而言,(thermal penetration depth) xdiff與擴散時間t關係如下,xdiff (((D(t); D為擴散係數(diffusion coefficient) (3) 所以假若熱穿透深度縮小一數量級,;,”高速”熱交換的問題,,。,,,(NEMS; 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系統技術浮上工程檯面之後,。,: 微流道溫度與壓力的量測。 微細加工。(一)部份代表在微流道系統安插微感測器(microsensor),(on-site measurement)。,,,(photo-lithography)或薄膜沉積成型(patterning)等製程技術[5,6],,(compatibility),。1993年,UCLA與Caltech微機電團隊最早研製的微流道現地量測晶片[7],2 mm長的微流道之內,21顆壓阻式(piezoresistive)壓力微感測器,,(hydraulic diameter)只有數微米微流道的壓力降,並不是傳統流體力學預測的線性分佈。 圖一:美國UCLA與Caltech微機電團隊最早研製的微流道現地量測晶片[7]。 第(二)部分則是利用所謂的微細加工技術,。(silicon-based micromachining),,1980年代以來普遍為微機電界所採用,(bulk-micromachining)與面型加工法(surface micromachining)兩種。,(如KOH, TMAH的濕腐蝕液,或甚至是ICP電漿),(anisotropically)地在矽晶圓上加工出微流道凹槽,,。。,(通常在數百微米以上),。 圖二:體型加工的微流道示意。 圖三:微流道(截面為三角形)的完成實體。 至於面型加工法,,,,(sacrificial layer; 此地的犧牲層圖案就是微流道的圖案,),(structural layer)材料,,。,,,,,(yield),,。 圖四:面型微細加工法(以光阻犧牲層為例)。 低溫微細加工法 前小節所述面型微細加工,大部份以(low stress nitride)為結構層,搭配(polysilicon)犧牲層的方式製作 [8];或是CMOS代工配合蝕刻掏空犧牲層的製程方式 [9]。但兩者技術之進入門檻(entry barrier)均不低。因此開發一種新的製程技術,,減少耗費的時間。高分子塑膠材料中有所謂 ”彈膠體” (elastomer),例如矽膠(silicone),或稱為聚二甲基矽酮(PDMS;oly-di-methyl- siloxane),以擁有高變形率之彈性(high elongation)以及良好的密合性(good sealing)著稱。早在1990年代中期,美國哈佛大學G. Whitesides等人便開始利用此”軟物質”(soft matter),以沾印(stamping)、翻模(molding)與熱壓(embossing)等大尺寸機械加工的精神,製作數十微米尺寸的微流道或微結構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