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1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指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体内其它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是指在植物体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即凡是外用的,在微量条件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控制的有机物叫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两个名词常易混淆。植物激素特点 1)内生的; 2)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 3)在极低浓度(<1μmol/kg)下可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或被提取出来并施用于其它植物的天然植物激素。 此外,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和农药之间也没有截然的界限。例如,有些化合物(如2,4-D、2,4,5-T等)在高浓度时起除草作用,但在低浓度时有调节植物生理过程的活性;有些杀虫剂(如西维因)和杀菌剂(如甲基氨基甲酰)也有类似生长调节剂的活性。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多种多样化合物组成的并无明确范围的一类化合物,只是因为当它们以极低浓度施用于植物时,具有调节植物生理过程的活性,才被人们叫做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速度和通道 速度:生长素在不同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不尽相同,一般为0.5~1.5厘米/小时。 通道:生长素的运输是一个需能的逆浓度梯度的过程。因为生长素的运输速度比韧皮部筛管中蔗糖的运输速度(50~100厘米/小时)慢得多,再加之生长素在茎尖是向下运输的,而光合产物在茎尖则是向上运输的,所以,生长素不象是通过筛管进行运输的。木质部也不象是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通道,因为在这里的液流是向上的,而生长素的运输是向下的,且无生命的木质部也不可能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提供能量。通过14C-IAA实验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通道主要是形成层。 3.生长素的代谢 3.1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 合成前体: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是色氨酸。 吲哚乙醛 合成途径: 吲哚丙酮酸(大多数植物) 吲哚乙腈(十字花科植物) 合成部位:植物的茎端分生组织、禾本科植物的芽鞘 尖端、胚和正在扩展的叶等是IAA的主要合 成部位。用离体根的组织培养证明根尖也 能合成IAA。 3.2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结合与降解 植物体内具活性的生长素浓度一般都保持在最适范围内,对多余的生长素(IAA),一般是通过结合(钝化)和降解进行自动处理。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结合 植物体内生物合成的IAA可与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结合而形成束缚型的生长素。约占总量的50%~90%。无生理活性,没有极性运输。? 束缚型生长素IAA-葡萄糖和IAA-肌醇是IAA的暂时贮藏形式,IAA-天冬氨酸是IAA的长期贮藏形式。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降解 两条途径 酶氧化降解是IAA的主要降解过程,吲哚乙酸氧化酶是一种含Fe的血红蛋白。IAA经IAA氧化酶催化降解的主要产物是3-亚甲基氧代吲哚,有时也通过另一条途径产生吲哚醛。IAA的酶促氧化包括释放CO2和消耗等摩尔的O2。IAA氧化酶的活性需要两个辅助因子,即Mn2+和一元酚化合物。植物体内天然的IAA氧化酶辅助因子有对-香豆酸、4-羟苯甲酸和堪菲醇等;抑制剂有咖啡酸、绿原酸、儿茶酚和栎精等。 IAA的光氧化产物和酶氧化产物相同。但IAA的光氧化过程需要相对较大的光剂量。光氧化的生理意义没有酶氧化的大,但在配制IAA水溶液或从植物体提取IAA时要注意光氧化问题。水溶液中的IAA照光很快分解,在有天然色素(可能是核黄素或紫黄质)或合成色素存在的情况下,其光氧化作用将大大加速。这种情况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很可能是植物体内的色素吸收光能促进了IAA的氧化。 赤霉素的发现 赤霉素(gibberellin,GA)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的,它是对具有赤霉烷骨架,并具有能刺激细胞分裂或伸长、或二者兼有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二十世纪初日本的研究发现,引起水稻恶苗病的是一种真菌(赤霉菌)。1935年日本科学家薮田从产生恶苗病的真菌中分离得到了这种促进生长的非结晶纯固体,并称之为赤霉素。1938年薮田和住木又从赤霉菌培养基的过滤液中分离出了两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并命名为“赤霉素A”和“赤霉素B”。 1954年英、美的科学家从真菌培养液中首次获得了这种物质的化学纯产品,称之为赤霉酸或赤霉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