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训练(人教版必修二).docVIP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训练(人教版必修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训练(人教版必修二).doc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训练(必修二)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15.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 ①经济全球化影响 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③改革开放 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1950~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6分) (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4分) 17.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上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两方面归纳明朝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二 孙宝瑄在1907年《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快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 ——武斌《百年流行时尚》 (2)材料二所描述的娱乐活动是什么?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6分) 材料三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根据地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习惯称女青年为“识字班”。至今,在山东的费县、沂南、诸城、临朐等地的方言里,仍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识字班”的作用。(4分) (4)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有人感慨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人忧虑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服饰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A错在“应有尽有”, 西装和中山装是服饰的新变化,但传统的长袍马褂仍存在,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的服饰特征。 2.【解析】选D。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的发展,男人蓄辫被看成封建清政府的象征,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故选D,所以在革命中掀起了“剪辫风”。 3.【解析】选C。 据材料“征婚广告”即为当时的新风俗,“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可以看出社会上存在自由平等的习气,但征婚又附带旧时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说明旧风俗依然存在。 4.【解析】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女士的穿戴既有新潮又有传统。从阶层看,反映了女士生活的不同环境及地位,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风俗,体现了多元化的特征。A、D两项过于绝对;B项与之无关。答案为C。 5.【解析】选D。材料中德国传教士创办《东西洋考》的目的是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