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与文化

歷史與文化 中一級工作紙 課題五:東西帝國的分裂與北方民族的內遷 (220A.D.-589A.D.) 〈東方:北魏漢化運動〉 (教師版) 目錄 一?引子 二?五胡十六國 三?北魏孝文帝之漢化運動 四?漢人胡化 五?總結 北魏漢化運動 秦始皇(221BC-210BC)修築長城,對北方民族的入侵,具有積極的防禦作用;然而,長城內外民族的交往卻從來沒有停止。從歷史文獻記載,東漢光武帝時(25AD-57AD),南匈奴開始入居山西(公元50年),到西晉武帝(265AD-289AD),邊疆少數民族內遷長城以南的趨勢(公元265年),已經持續進行了二百多年。 從上圖來看,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已經突破長城的分界,深入中國北方大部分的地區。 試說出下列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域: 1. 匈奴: 長城外西北、長城內華北地區 2. 鮮卑: 長城外西北、東北 3. 氐: 黃河、長江之間 4. 羯: 長城內華北平原 5. 羌: 長城邊境 魏晉時期,漢族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為「胡人」,你認為這個名稱對嗎?為什麼?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持之以據則可。)  資料庫 西晉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不安,內遷和流亡各地的少數民族,紛紛起來反晉。公元316年匈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永嘉之亂」。 西晉滅亡後,少數民族先後在中國北方及黃河流域一帶建立了許多政權,與南遷的東晉對峙,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 從表象上看,這是一個大分裂、大動亂的時期,亦是民族大融和的時期,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同步進行。 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鮮卑族的拓跋珪(386AD-408AD)於公元386年即王位,國號魏,即魏道武帝,後定都平城(山西大同,時公元398年),至太武帝拓跋燾(424AD-451AD)統一北方。同時他亦總結一個經驗: 為什麼前苻堅經淝水一戰後即滅亡?其關鍵在於前秦缺乏一套治國理念的制 度。因此,如何改革鮮卑舊俗和加速吸收漢文化,是鞏固政權的必須手段。 至孝文帝時(471AD-499AD),漢化運動更全而推展。 遷都:公元494年,孝文帝從山西平城遷都河南洛陽。當時約有108萬人南遷,文武百官及鮮卑兵共20萬人。 重要性:(a)洛陽位於中原,有較豐富的物質支援,亦象徵北魏徹底走上農業社會。 (b)洛陽乃漢文化的中心,有利於吸收漢文化,有利北魏進行改革和漢化。 禁歸葬 使鮮卑人安居落戶,消除北返的念頭。 禁胡語,改漢姓 將118複姓改為單姓,其中鮮卑八大貴族改姓如下: 鼓勵通婚 規定鮮卑八大貴族與中原望族通婚。此為上層社會的交融,而中下層人民之交往更加多不勝數。 尊孔,以孝治國,大幅度提升漢人為重要官吏,使北方漢族士大夫感覺劃江而治的南朝已不再是正統所在,只有北魏治下的中原才是傳統文化中心。 生活習慣 少數民族從漠北南遷,中原華夏民族的生活習慣亦受影響,如高足傢具出現,改變了漢人過去席地而坐的習慣。 漢人逐步採用燒烤獸肉,飲用奶酪的習俗。 音樂藝術 樂器:胡,羌笛,琵琶,五絃,銅鼓,皮鼓等。 歌曲:漢語中亦帶有「胡音」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盧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從朝代的興替,帝王的更迭而言,魏晉南北朝是混亂的,短暫的;但從文化角度來看,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華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