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唯物辩证法题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题目

专题二 唯物辩证法题目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矛盾分析法 C.唯物史观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2.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相统一。 A.分析与综合 B.归纳与演绎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 答案:C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 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 答案:C 4.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 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之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答案:B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D 6.“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A 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D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现象与本质 答案:A 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答案:D 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答案:A 11.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B 12.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 A.同一性 B.斗争性 C.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D 13.质量互变规律: A.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动力 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14.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A.阶级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唯物辩证法 答案:B 15.看一个人要优点与缺点兼顾的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答案:D 1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C.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原理 答案:C 1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A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答案:A 19.“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答案:B 2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B.必然性 C.稳定性 D.可利用性 答案:A 2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C 2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答案:A 2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答案:B 24.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前进性和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