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南昌市
201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
语 试 题
郤(2)理想中的乡村在远逝的岁月深处,在泛黄的黑白照片里,在我们懵懂的童年记忆里。那里有自然天成的美丽景观,那里有最俭朴的原生态生活。那里天空没被污染,大地绿草如茵,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存,每一株绿草每一片落叶都能找到生存的尊严,每一个人每一个日子都
过得散淡而宁静,没有大喜,没有大悲,充满温情,永远安详。
而我们的乡村正在渐渐消失,给我留下的是那些永远鲜活的记忆……
(选自《散文百家》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6.全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乡村?题目“渐行渐远的乡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17.文章第(5)段叙写青海湖有何作用?(6分)
18.对马裕村的消失,“我”与书法家分别表现出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概括。(6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①段中“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与“马裕村的向日葵”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模式,鲜明的对比中凸显了两种不同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内涵。
B.文中⑩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优美的文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图景,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这幅图景代表着作者心目中一种最理想最优秀的生活模式。
C.文中说“乡村情结”“和青春有关和故乡有关和诗以及音乐有关,更和梦想有关”,形象地说明“乡村情结”与整个农耕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D.文章结尾说乡村“给我留下的是那些永远鲜活的记忆”,这些记忆来自有着“纯粹的乡村影像”的马裕村和“寂静的青海湖”,也来自于“我”内心理想中的故乡。
E.本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通过叙写乡村的沧桑巨变,并通过“消失”“走远”“远逝”等词语的反复,突出地表现了现代社会给“我”这样习惯怀旧的人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六、(15分)
20.为前进学校高二(1)班写一则校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15分)
要求:(1)符合特定的情境,可以合理想象。
(2)符合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要重点展示班级特色。
(3)运用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文学大师闻一多先生说过:“文学创作应该像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是格律,我们要跟着格律走,却不受其拘束,要戴着镣铐舞出自己的舞步。”文学创作如此,考场作文也如此,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依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作文不得脱离材料。
②立意自定。
③角度自选。
④不少于700字。
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戛jiá,訾zǐ,框kuànɡ)
2.C(晨-辰,汗—汉,练—炼,踪—终)
3.C(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D(A顿号改为逗号,主谓短语的并列。B间接引用,引号内的后一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C“下端开了裂”后面应该是冒号。前后构成分总关系。)
5. A(B搭配不当,应为“亟待解决的问题”。C语序不当,应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D成分残缺,应为“为开辟水上交通创造条件”)
6.C(事件顺序叙述错误。应为“然后周瑜想借机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孔明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接着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
二、(9分,每小题3分)
7.B(答非所问,不是缺失的原因)
8.B(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曲”比“剧”更受文人欢迎的意思)
9.C(A项构不成因果,也不是“所有剧种”; B项张冠李戴,“与昆曲普及化进程相伴随”的应该是“中国戏曲基本完成了它的程式化体系建设”;D项涉及到文章最后作者的观点,但作者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原文是设问句,并不是反问。)
三、(9分,每小题3分)
10.B(切:严厉)
11.C (C项中的“以”都是介词,作“用”。 A项中第一个“者”的意思是“……的人”,第二个“者”无意义。B项中“而”都是连词,第一个表转折,第二个表并列。D项中“于”都是介词,第一个“在……方面”,第二个表比较。)
12.C
四、(28分)
13.(1)所以我宁可违抗皇上的旨意而获罪,也不忍心毁坏祖宗的成法,让天下的老百姓得以窥测陛下的深浅。(“获戾”“隳”“四方”各1分,大意1分)
(2)皇帝身边的大臣憎恨张思明执法严峻刚直,每天造谣离间,因而离开中枢出任工部尚书。(“疾”“峭直”“构谗”“间”各1分)
(3)岭北戍边的士兵大多是贫困的人,由于年成不好,相继铤而走险发动叛乱,张思明恩威并施,边境才得以安定。(“岁凶”“相挺”“乃”各1分,大意1分)
14.(1)①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把船帆人格化,写出船帆的轻松可爱的形象,也是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doc
- UPS及电源分配柜技术规格书.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题.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文试卷.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卷.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试卷.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