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技术分析.ppt

第三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技术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白细胞计数 (一) 简述 一种无色有核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 :(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 临床意义 1. 白细胞减少 (1) 疾病 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 用药 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 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4) 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一、血常规检查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胞浆内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0.50~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 (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 (0%~l%) 胞浆内无颗粒 淋巴细胞:0.20~0.40 (20%~40%) 单核细胞:0.03~0.08 (3%~8%) (一)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中主要吞噬细胞(白细胞中占比50%~70%)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1) 急性、化脓性感染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 中度感染可>10.0×109/L, 重度感染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 中毒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 出血和其他疾病 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2)中毒 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用药 抗肿瘤药等。 (二) 嗜酸性粒细胞的简述 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2) 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湿疹、肺吸虫病、钩虫病等。 (3)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 用药 应用罗沙替丁、咪达普利(ACEI)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 疾病或创伤 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 用药 长期用激素。 (三) 嗜碱性粒细胞 无吞噬功能,在免疫反应中与IgG结合,引起变态反应。 其临床意义如下。 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 疾病 慢粒、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 (2) 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也可见增多。 2.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 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 用药 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四)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其临床意义如下。 1.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2)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其他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2.淋巴细胞减少 (1)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用激素。 (2)中性粒细胞↑时,淋巴细胞也相对↓。 (五)单核细胞 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通过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疟疾等。 (2)血液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红细胞计数 (RBC) (一)简述 携带和释放氧气、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 参考范围: 男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