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局部血液循技术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本章主要内容: -充血 -出血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 根据血液循环发生的原因与波及的范围不同,分为 全身性: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紊乱(心功能不全、休克等)或血液本身性状的改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所造成的,涉及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具有弥漫性的特点。 局部性:由于某些原因作用于机体局部,引起的机体局部组织或个别器官发生的。 第一节 充血与出血 一、充血: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 1、概念:由于小动脉扩张而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充血)。 2、充血的原因: 1)外界因素: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致病因素。 2)机体的反应性增高:如变态反应 3、充血的类型: 1)炎性充血:致炎因子 2)刺激性充血: 3)减压后充血(贫血后充血) 4)侧支性充血: 4、病理变化: 器官体积稍大,色鲜红,局部温度生高,代谢增强。 镜检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 5、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多为暂时性反应,病因消除后局部血量即可恢复正常。 影响: 短时间轻度充血对机体影响不大,消除病因即可恢复。 长期持续充血,充血逐渐转变成淤血。 静脉性充血 1、概念: 由于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积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被动性充血(淤血)。 2、局部性淤血的原因: 1)静脉血管受压 2)静脉血管阻塞 3)全身性淤血 3、病理变化: 体积重大 色泽,暗红色或蓝紫色—发绀 局部温度降低 代谢机能减弱 镜检: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 满血液。 几种重要器官淤血病理特征 慢性肺淤血 多见于左心衰竭时 肉眼:肺褐色硬化 镜下:慢性淤血、 心衰细胞 纤维组织增生 肺褐色硬化 心衰细胞 4、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病因消除可恢复正常。 若淤血持续时间过久,大量液体渗入到组织间隙,导致: 淤血性水肿 漏出性出血 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实质脏器硬化 影响: 取决于淤血的范围、发生的部位、发生速度、淤血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 二、出血 一)概念: 血液由心腔或血管内逸出,称为出血 二)原因(病理分型): 根据血管壁损伤程度不同。 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淤血缺氧 感染和中毒 过敏反应 三)病理变化: 1、内出血: 1)血肿 :破裂性出血时,流出的血液聚集在组织内,并压挤周围组织形成局限性血液团块。 2)淤点和淤斑: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灶呈针头大的点状者,称淤点 3)积血: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管腔内。 4)溢血 :流出的血液进入组织内。 5)出血性浸润: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组织呈大片的暗红色。 6)出血性素质:机体有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浆膜、各内脏器官的局部组织呈大片的暗红色。 2、外出血: 1)外伤出血 2)咳血(肺、气管出血) 3)吐血 (消化道出血) 4)便血 (消化道出血) 5)尿血(泌尿道出血) 三)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1、小血管的破裂性出血,由于受损伤血管的收缩、血液凝固可自行停止。 2、吸收 3、机化 4、包裹 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速度和持续时间。 第二节 血栓形成和栓塞 一、血栓形成:活体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三个条件 心血管内皮损伤 血流状态改变 血液高凝状态 心血管内皮损伤 完整内皮作用 隔离胶原、防止血小板粘附、凝集 合成PGI2 、ADP酶、NO阻止血小板凝集 膜相关肝素样分子、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凝作用 纤溶酶原活化因子降解纤维蛋白 血小板作用 合成内源性ADP 合成TXA2 提供血凝表面 正常情况下:血液为轴流,有形成分不易与血管内膜接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血栓形成。 病理情况下:血流缓慢或产生涡流,轴流消失;血小板靠边;易接触受损的血管内膜而发生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凝血因子易在局部聚集,利于血栓形成。 静脉内发生的血栓约比动脉多十倍,且多发生于下肢,血液流速变慢(如心力衰竭等)和出现涡流(如动脉瘤)时,也会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指血液比正常容易于发生凝固的状态。常见于大面积的外Ⅲ伤和烧伤、严重的感染性休克、一些癌症的晚期及术后和产后等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往往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协同作用,或是其中某一因素为主。 2、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1)软化、溶解和吸收 2 3)机化与再通: 机化:肉芽组织,逐渐代替血栓的过程 再通:机化后在血栓内、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出现裂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