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

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建设 责任单位 项目地点:滇池北岸官渡区西亮塘 项目投资:11851.79万元 实施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湖滨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将湖滨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处理工程和湖滨生态带建设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2 滇池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生态除滇池西岸外,全湖大多数区域都有防浪堤,防浪堤将滇池水体与湿地系统隔开,破坏了原有动植物的生境,造成湖滨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湿地、陆地逐步消亡。 湖滨污染严重 湖滨带本来是湖泊拦截污染物的最后屏障,由于失去天然湿地、人口密集、单位面积耕地化肥用量过大等等原因,目前的滇池湖滨带不仅丧失了净化水质的功能,反而还成了污染滇池水体的严重区域之一。 湖滨带在湖泊保护中具有。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入湖水质、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湖滨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生植物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特点,这种生物所特有的吸收和分解的自然过程,保证了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效利用,防止了物质的过分局部积累所形成的污染。 在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这些污染控制的措施是从污染源头和污染输送过程中减少和切断污染源,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强调的是“治”。而湖滨带生态恢复与湿地建设作为流域生态修复类的重要项目被定为特优先项目,该项目将在滇池沿岸起一道保护屏障,修复滇池湖滨带生态系统,强调的是“防”。尤其是湖滨生态工程建设与环湖截污-污水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系,成为了滇池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表滇池湖滨带建设项目汇总表 工程名称 工程规模 实施年限 人工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布水系统建设,建12.7km2(19050亩)人工湿地 2005—2008 2 天然湿地生态建设 1887.4m等高线潮水涨落带内,建5.6km2(8400亩)天然湿地 2005—2008 3 防护林区生态建设 在湿地外围因地制宜1km2(1500亩)防护林带 2005—2008 环境存在以下问题:①土地垦殖率高,大棚蔬菜、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面源污染十分严重;②湖滨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土地开垦过度,天然湿地已消失殆尽;区域内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生存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④。 本项目的建设突出湖滨带的环境效益,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将滇池湖滨带建设纳入流域污染控制系统整体规划和设计中,在滇池流域系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基础上,恢复湖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使建成的湖滨带成为地表水污染物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屏障,最大程度截流污染物,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的抵御和调节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的、能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生态系统,同时使之与周围的系统与景观融为一体。兼顾湖滨带的景观功能与经济价值,通过湖滨带建设提升沿湖土地价值,以环境改善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为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湖滨生态系统中,水禽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最高生态位,而鱼虾产卵、生产孵化的数量和沉水植物密切相关,随着湖泊湿地遭到破坏,鱼虾产量势必下降,水禽的数量就会因失去食物来源而萎缩,直至完全消失。随着湖泊湿地恢复,鱼虾产量会逐步恢复,水禽的数量也将逐步增加。因此湖滨湿地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湿地与森林、农田等生态环境一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生产力较高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湿地处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界,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好坏可能对陆地生态系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水生生态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它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被喻为地球的肾。因此,对湿地的恢复、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湿地

文档评论(0)

店小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包含各种材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