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系介绍要点.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理工大学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核专业介绍 核技术工程系 2016.9 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军的B-29型轰炸机从天宁岛机场出发﹐把“小男孩”原子弹运至日本并投向广岛市。三天后的8月9日上午, B-29从天宁岛机场再次出发﹐运送另一个命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并将其投在了长崎市。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 据事后统计﹐广岛市及长崎市死亡及受伤人数达44.5万人以上。 历史回顾 我国的“02”计划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继后多次受到超级大国对我国的核威胁: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几次企图对我国使用原子弹;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前苏联也多次作了对我国使用原子弹的准备; 为了消除核威胁,我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核科学技术教育计划 实施“02”计划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核科学技术的队伍。1955年初,教育部成立了“核教学领导小组”,开始了核学科队伍的建设工作: 1955年,在北京大学组建了物理研究室(1958年改为原子能系,现为技术物理系),以培养解决核武器研制理论问题的科学家(我国的氢弹之父“于敏”院士就是该系培养的学生)。 1956年,分别在清华大学组建了工程物理系,在当时的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后来的北京地质学院、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组建了三系。工程物理系培养核武器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三系则培养寻找制造原子弹材料—铀矿的工程技术人员。 当年三系建系基本情况 首任系主任:原北京市科委主任-任湘 第二任系主任:中科院院士-翟裕生 毛泽东主席为任湘题字:开发矿业 一批著名学者参与了 “三系”的创建;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建系首席科学家为前苏联首席放射性地球物理专家: 诺维科夫 第三任系主任 : 金景福 与国家核工业同呼吸共命运 当年的三系设有三个专业:稀有分散地球化学、放射性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 “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就是我校今天的核专业的前身。“放射性地质”专业就是我校今天的地球化学专业的前身。 1965年,在北方超级大国的战争威胁下,我国将重要的工业企业与国防保密单位向西南搬迁,开始了著名的“三线”建设。作为国防保密专业系-- “三系”奉命整建制从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迁入当时的成都地质学院(我校的前身)。 与国家核工业同呼吸共命运 20世纪80年代中期,核工业的军用任务逐渐减少,整个行业出现萎缩,放射性地质与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受到影响。1988年,我校的放射性地质专业停止招生,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调整为“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专业。 1992年,随着核电站建设的启动,核专业开始复苏,我校的“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专业调整为“核技术”专业。1998年调整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05年,随着核电站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核工业进入到“第二个春天”。我校的核专业也得到发展,在原“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先后拓展了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2. 专业现状与建设目标 学科专业概况 学科支撑: 所在学院具有相关专业博士点4个,硕士点4个,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核资源勘查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 学科优势 国家级“核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 国家质量工程支持专业 “地学核技术”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及省级“核资源与核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川省“核技术应用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度“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省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综合改革(SZH1105)于2012年获批 核技术应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于2012年获批 四川省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 博士点: 矿产普查与勘探(铀矿地质与勘探方向) 核技术及应用 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 核废物地质处置工程 硕士点: 矿产普查与勘探(铀矿地质与勘探方向) 核技术及应用 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学科建设重要事件备忘录: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全国首批硕士点授权学科点--1981;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全国首批博士点授权学科点--1983; 3. 师资队伍 在编教师基本情况 师资统计情况 专职教师总数:21 职称结构 教授 6 副教授 10 讲师 4 助教及其他 1 学历结构 有博士学位人数 14 有硕士学位人数 6 有学士及其他学位人数 1 年龄结构 55岁 2 45~55 2 35~45 12 35 5 高级职称 75% 研究生学历 95% 学缘结构: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 4. 科研工作 科研情况——荧光分析仪 ———国内率先引进高灵敏度电致冷半导体探测器 ————中国地调局首批资助的核物探新仪器 20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