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历史与现状.pptVIP

案例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历史与现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历史与现状

197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岗生产队农民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包干到户。18位农民冒着被判“现行反革命”的风险,在一张纸上摁下“血手印”,签下生死状,以“大包干”的名义,开始了分田单干,避开了当时颇有争议的“包产到户”的字眼,并得到了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默许和支持。 “承包”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13万斤粮食。虽然说,这个数字还赶不上农业集体化时的20万斤产量,但已经远远超过了浮夸风和共产风时的3万斤。而且,由于农民改用良种和开垦荒地,小岗村在“承包”的头几年,粮食产量还不断有所增加。 小岗历史:停滞的困惑 然而,盛名之下的小岗,“一年跨出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小岗人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农业劳作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998年,人均收入为2500元/人,但从2000年开始,却连续五年出现经济“负增长”。2003年村民的年收入连1000元都“够呛”,70%的家庭负债从1000元到2000元不等。 光环照耀下的小岗人,在发展的道路上,艰难地寻找着未来的出路,怀念着1978年那不可复制的辉煌。 小岗村的雄心 小岗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帮助下,目前正在实施“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步,加快设施建设,发展小岗旅游业。 第三步,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 小岗村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在企业中寻求股份制经营的出路。例如,村里计划2007年在小岗村办种猪繁殖场,让农户以土地为要素入股,获得年终分红。 小岗村的农业生产理念也在发生变化。2006年5月,在县里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下,小岗村开始尝试进行双孢菇大棚生产。 顶着全国改革第一村的绚丽光环,享受着国家、政府的关爱,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小岗村正在迈出改革的新步伐。 小岗村作为“中国改革第一村”,虽然在中国农村改革的篇章中涂下浓墨重彩一笔,在农村改革中处在前面,但后续改革没跟上,小农意识较重,发展缺乏新思路,躺在原来的成绩上,享受着国家、政府的关爱,怀念着1978年那不可复制的辉煌…… 正因为如此,当中国大地掀起了改革的浪潮以后,拘泥于原有的模式,不思创新,使得小岗村没有取得应该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岗村的经历证明,不能持续地改革,先进也会落后。 小岗村的遭遇告诉我们:一步领先并不等于步步领先;靠国家给政策、减税免费,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还在于转变观念。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案例1 “中国改革第一村”的 历史与现状 教学建议 教学目的 明确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先进与落后是可以转化的;要始终走在发展的前列,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地将改革推向深入。 注意事项 分析小岗村不尽如意的原因,应全面、客观、真实。 小岗历史:艰难的发展 1956—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共产风、浮夸风盛行。凤阳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土地抛荒、荆棘丛生,人畜死亡。 事实介绍 1966—1976年的十年浩劫里,凤阳人再遭劫难,只好“重操旧业”,乞食卖艺,漂泊异乡:“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苦地方。多少年,多少代,身背花鼓走四方。哪知出了四人帮,风阳花鼓遭了殃。砸了鼓,摔了锣,不准花鼓把歌唱。碗当鼓,盘当锣,偷偷摸摸下南乡,一唱花鼓泪两行。” 今日小岗村新貌 昔日的安徽小岗村茅草房 小岗历史:在“大包干”中成长 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针对发生的旱灾,安徽省及时作出了“借地度荒”的决定。这一重大政策的出台,为小岗生产队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历史为小岗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历史让小岗人改写了昨日的记录。 大包干责任书——血手印 当时,在凤阳流传着一首《大包干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此,“包产到户”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的农村大地。实行了大包干的小岗人,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岗已经闻名中外,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小岗。 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小岗村街头村委会实景 过程分析 历史启示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