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财与人生-留遗产不如教理财(p120)
理財與人生-留遺產不如教理財 還不完的卡債,提早預約貧窮 Smart智富月刊 2005/09/21 卡債惡化,突顯台灣國民理財教育的不足。如果父母再不趕緊幫下一代做好理財教育的紮根動作,在各類信用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類似的社會事件未來就會在你我身邊上演。 理財知識不足,拖垮上下兩代的未來 什麼知識是爸媽很少教、學校也沒教,但卻可能因此拖垮上下兩代的未來?答案是「理財知識」,下面的案例就是一個證明。 高雄一位中年媽媽自殺8次,因為兒子積欠了高額卡債,每次銀行打電話來催討,父母就代為繳納,沒想到兒子變本加厲,愈刷愈多,這位媽媽不勝其擾,數度自殺未遂,向媒體泣訴:沒想到老來不得閒,年輕時打下的經濟基礎,也因為幫小孩還了幾百萬的卡債,讓老年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卡債惡化,突顯國民理財教育不足 卡債的高利率會要人命,受過高等教育的菁英應該都知道這種理財常識。但下面的案例卻顯示出,縱使連身負教育重責的教授也需要補修理財學分。 花蓮一位大專副教授因為欠下700多萬元的卡債,向法院申請破產,法官認定該副教授年薪上百萬元,應有償還能力,因此駁回申請。現在這位副教授每個月的薪水大部分都被扣押,用來償還卡債,僅剩幾千元作為生活費用。 卡債惡化,突顯台灣國民理財教育的不足。如果父母再不趕緊幫下一代做好理財教育的紮根動作,在各類信用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類似的社會事件未來就會在你我身邊上演。 目前台灣的發卡密度為全球之冠,平均每個人擁有1.9張信用卡,如果扣除年齡在18歲以下的人口,成人平均持卡更提升至將近4張,若說「信用卡創造了台灣另一波經濟奇蹟」並不為過。 只不過這個奇蹟雖為各發卡銀行帶來獲利,但卻替年輕人帶來還不完的負債。年輕人正在提早預約貧窮,看看以下的數據就知道! 30歲以下年輕人,愛用信用卡消費、借錢 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2004年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即未償卡債)和現金卡放款餘額合計達6,700多億元,占國民生產毛額的6%,且仍在持續升高中。2005年上半年(1?6月)已經增加至7,659億元。另外,全台信用卡發卡量累計達4,538萬張,超過4成的持卡人每月需拿五分之一的薪水去償還卡債。 再從東方線上行銷資料庫於2004年進行的信用卡行為分析,可以看出年齡介於20~30歲的年輕人,使用信用卡最普遍。而在信用卡預借現金方面,20~24歲年輕人使用的比例最高,達22.7%;而動用到循環信用的持卡人,也以25~29歲族群居首,有38.7%比例曾經使用過。 如果再以區域、職業別及月收入來作交叉分析,會發現住在北部、從事服務業、月收入在3?4萬元的人,是使用信用卡預借現金與循環信用的最大宗族群。 逾3成的7年級生曾借爆現金卡 再來看看現金卡的使用情況。根據蓋洛普市調公司所做的調查,持有現金卡並已動用的持卡人,每個人的平均卡債為11.19萬元,因為有近8成已動用現金卡的持卡人,每個月只還最低還款金額或是部分借款。 如果以年齡層來區分,25?29歲、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族群,平均卡債更提高至15.89萬元,比整體現金卡平均負債金額還要高出42%。 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更顯示,有33.45%的7年級生曾有過「借爆現金卡」紀錄,且愈年輕的族群借爆的比例愈高。如果真的還不出錢來,還有22.53%的人表示,會採取「以卡養卡」的方式來以債還債。綜合來看,20~29歲的6、7年級生是負債大宗,有些人甚至剛出社會,就已經負債累累。 現在年輕一代習慣「先享樂、後負債」,等於是把未來的收入提前預支、甚至超支,所付出的代價就是「為債務所苦」。國際生命線曾統計,因經濟困難、現金卡與信用卡債的求助電話逐月激增,每月高達600多通,且年齡層集中在25?35歲,近年來年齡更有下降趨勢。年輕人還不起卡債,也連帶拖累了父母。 6、7年級生vs 8年級生,兩代父母兩樣情 現在6年級後段班以後、年齡在30歲以下的新世代,從小生長環境優渥,主要是父母經歷了台灣50、60年代經濟快速起飛,及股、房市大漲過程,財富快速累積,因此都希望給孩子更好、更充裕的未來。 不過這些具經濟實力的父母,卻可能教養出「何不食肉糜」的下一代。從小衣食無缺的新世代很難想像:「錢會有不夠用的一天」,當然也無法培養出對經濟或財務的憂患意識。許多出了社會的年輕人還是選擇住在家裡、讓父母養,自己賺錢自己花,如果不夠花,還情商父母救急。 至於8年級生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雖然也想給他們最好的未來,但經濟實力卻大不如前。這是因為台灣正步入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力道趨緩,加上不景氣讓企業凍薪,許多父母關心的是如何保住飯碗,不敢奢望升官加薪,或是靠房地產、股票大賺一筆。這些被房貸、孩子教育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父母,根本無法像上一代父母一樣快速累積財富。 留遺產不如教理財 可以想見,這一代的父母已經沒有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