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林业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夷陵区林业概况

夷陵区林业概况 夷陵区林业概况 一、发展沿革 夷陵区地扼西陵峡口,上控巴蜀渝,下引荆、襄、湘,乃历代置州郡、设府衙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代,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土壤肥沃,是鄂西山区至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夷陵区是长江三峡大坝所在地,是入渝进川、出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及道教圣地武当山、历史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故里秭归县、古代民族团结典范—王昭君故里兴山县的必径之地。辖区雾渡河镇是世界猕猴桃的的原产地。夷陵区素有“鱼米之乡”、“橘都茶乡”之称,夷陵区是古往今来的军事战略要塞,在当今有承接东西部战略转移的前导优势,是宜昌市主城区和东部县市区饮水和农田灌溉的水源涵养地和取水区。伴随宜昌市主城区拥有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随着湖北省宜昌市为省城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提速,夷陵区正向“综合实力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安定”的特色新区和宜昌市魅力主城区目标迈进。 夷陵区林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历史。解放前宜昌县存留的森林,大部分位于偏僻的西北山区,山林权属多为富户、宗族权势所有。许多原本森林茂密的地方,因多种因素,成为童山秃岭,生态环境恶化。加之辛亥革命之后长期战乱,宜昌县森林亦屡遭践踏,大片森林被毁。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度时期,农村土地改革将山林分到农户后,农民以轮歇方式垦荒种地恢复民生。1955年1月,宜昌县正式成立县林业机构,夷陵区林业步入管理、使用与发展建设轨道。1955年至1956年,农民憧憬社会主义美好前景,自愿带山林加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1958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摸索阶段,“大办钢铁”运动,全县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破坏。1958年10月,全县农村实现 “人民公社化”,森林资源全部转为集体所有和经营。1962年,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给农民划定自留山和少量自留树,在党和政府“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号召下,县委、县人委多次组织农村集体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生产活动。由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束缚,“重砍轻造,重眼前轻长远”,在很长时间里,森林是农村集体副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过量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日减。1972年开始基地造林,主要营造用材林、油茶、油桐等,到1982年,累计达6 325.4公顷。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的决定,全县兴起义务植树、“四旁”绿化、庭院绿化新风。1983年,县人民政府拿出60万公斤定销粮指标,用于山区“停耕还林”。同年,全县落实“林业三定”政策,由于“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影响,农民担心政策多变,划给农民的山林,部分遭无计划砍伐。1985年,宜昌县实行“两山(责任管理山、自留山)并一山(经营山)”对“林业三定”作政策性调整。大力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加强法治,依法治林,使林业走上“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的道路,人们对林业的重要性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二、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林业工作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计划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在限额采伐上要按计划严格管理,在发展和经营上要搞市场经济;大林业和狭隘林业的关系,绿化本身就是效益,转变“两眼盯在木头上,卖木头才是效益”的观念;急功近利与利在千秋的关系。林业是一项特殊产业,周期性强,因此,不能一蹴而就,要树立长远思想,要一代接着一代干。尽快、尽早、尽好地使全县山地绿起来,林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积极稳妥地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大幅度提高林业效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消荒成果,加快绿化步伐,建设高效林业和生态林业。 夷陵区林业受国内外广泛关注,1995年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1996年实施德国政府援助造林项目、2005年9月营造中日青年友好纪念林等,为国家争得了荣誉,积累了工程造林经验。三峡大坝工程建设期间,国家有关领导提出“用一流的生态环境,保卫一流的水电工程”的要求,给宜昌县(区)林业委以重任。1999年10月,正式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并实施,2001年正式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国家“天保工程”期间,取消了商品林生产经营,关闭了27家国有木材采伐和经营加工企业,对375名森工企业富余职工作了一次性安置。19.25万公顷森林纳入“天保工程”管护。夷陵区林业局在实施两大工程中,制定并秉持“构筑三峡绿色生态屏障,建立农民绿色致富银行”的工作思路,用整村推进方式,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区柑橘、茶叶两大支柱产业长足发展,分别达到1.67万公顷和0.67万公顷,为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橘都茶乡”目标实现作出了应有贡献。两大工程在夷陵区的实施,夷陵区林业迅速发展,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发挥。全区森林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