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新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这则新闻需要勇气…… 思考: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这篇报道为什么能成为新闻史上的名作? 这篇报道的独特之处 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 梳理: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什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文中哪些词句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字里行间灌注着作者个人的情感 揣摩下列语句的内涵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揣摩下列语句的内涵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揣摩下列语句的内涵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钢琴师》 “音乐是他一生的热情,求生是他生命的杰作。” 一个在极度痛苦和压抑中,依然保持充盈和完整的灵魂的人性故事。 ????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残杀。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时间长达6个星期,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性质比二战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毕竟纳粹屠杀犹太人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族,而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 ? ? 日军活埋的小孩 日军把无辜的中国人反绑双臂枪杀后,掷入城郊池塘。 日军把中国人当作“活靶” 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 《辛德勒名单》 可以看一看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一部洋溢着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美丽人生》 “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幽默 * ——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杀人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 。 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历史最沉重的一页…… 奥斯维辛,历史最沉重的一页…… 奥斯维辛,触目惊心的数字…… 1、40座集中营——1000座中最大集中营 2、400万人——被血腥屠杀 3、1.4万条人发毛毯——被苏军解放时发现 4、7.7吨头发——1945.1.27 6、6000人——1944前后每天焚毁尸体数目 5、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5万双女鞋 “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 “……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开始时—— 看见毒气室时——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 看见试验室时—— 参观纪念长廊时——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 参观结束时——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愤懑。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地事物摆在一起,是讽刺也是控诉。 作祷告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 刽子手们丧失了人性,他们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而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为什么作者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 类似意思的句子文中还出现两次,分别有什么作用? (1)因为这个“人间地狱”早已为人熟悉,每次提及的都不外乎是令人窒息的愤懑的罪恶。以此为标题能吸引读者并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2)第一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这里被报道过很多次,为后文写自己非写不可的经历作铺垫。 第二次:呼应前文,突出主题:每个参观者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震惊甚至窒息,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没有新闻”,却获得最高新闻奖, 原因是什么? 情感 技巧 和平、生命、人性…… 突破“客观报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