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昌水库环境评估报告书.doc

  1. 1、本文档共1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官昌水库环境评估报告书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意义与评价目的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福建省“建设海峡两岸繁荣带”的经济战略指导下,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取行了较快发展。 七都溪发源于宁德市境内的虎贝乡第一旗,由西向东贯穿全境,于七都镇入海,属单独入海的河流,干流全长58km,总流域面积333.5km2,为宁德蕉城区境内仅次于霍童溪的第二大河。 流域内大部分为中等切割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植被覆盖良好,沿溪除河源地区的虎贝、中游的洋中两块盆地外,河流多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河床陡竣,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河道平均破降为14.13%,天然落差达820m,可利用落差774.75m,其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7kW,可开发量达5.17万kW。 宁德县(蕉城区政府)于1984年10月编制《福建省宁德市七都溪开发规划报告》,并通过审查;福建省水利水电厅闽水电[1985]计138号文《关于宁德市七都溪开发规划的审批意见》,七都溪流域分六级开发,前五级均已得到开发,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白岩电站、长潭电站、洋中电站、大泽电站和大港电站,总装机容量4.17万kW。官昌水库为规划中的第六级水库电站,其主要功能是供水、灌溉,在此基础上兼顾发电。 福建省计划委员会文件闽计基[1995]503号《福建省计划委员会关于宁德市第三水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福建省建设委员会文件闽建[1992]42号《福建省建设委员会关于宁德市第三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均同意建设宁德市第三水厂,规模为10万t/日,取水水源为七都溪。宁德市海鑫钢铁项目建议协调指挥部文件,宁海钢指[2002]11号《关于海鑫钢铁项目生产用水的函》要求官昌水库供水,近期1.5m3/s,总规模用水4.0 m3/s。 官昌水库工程是一以供水、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中型水库,供水设计流量5.2 m3/s,近期流量2.66 m3/s,灌溉面积2700公顷。电站装机2×4000kW,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2754万kW.h,kW,年利用小时数3442小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以及《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的有关规定,宁德市宁港自来水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1日委托福建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宁德市官昌水库工程”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我所接受后,立即组织本所有关技术骨干对拟建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和分析研究,搜集有关资料,按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于2002年6月10日完成了《宁德市官昌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任务,作为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依据。 该项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新建项目,官昌水库的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在此基础上兼顾发电。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经济战略指导下,国发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根据通过审查的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1999年3月编制的《宁德第三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宁德市第三水厂规模为10万t/d,七都溪现状2~3月份径流量无法满足第三水厂用水要求,另外海鑫钢铁项目近期用水量为1.5m3/s,远期为4 m3/s,亦须由官昌水库解决。根据农业灌溉要求,下游马坂灌溉面积2700公顷,也必须由官昌水库提供灌溉水量。目前宁德市电力供应能力与未来需求仍有差距,建设官昌电站,在满足供水情况下,结合灌溉发电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缓和电力供需矛盾,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但该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投产运行期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查摸清该项目所在地目前环境背景、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生态和环境质量现状,明确环境保护目标,论证该项目工程选址和平面布局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符合性,对该项目开发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减轻或消除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建议,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 (1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