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阴高级中学历史校本课程.doc
江阴高级中学历史校本课程
程
俊
兵
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认识到辛亥革命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一次爱国运动,是发展资本主义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的一个典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坚持振兴中华、匹夫有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
二、总课时数:
14课时
三、课程实施:
该课程与高一年级学生有很大的关联度,通过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阐述,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对振兴中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振兴中华,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同目标。“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便是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喊出来的。它代表了当时无数爱国者的共同心声, 并且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目标,成为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和光辉旗帜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立三民主义革命理论共和民国的真正缔造者和坚决捍卫者,也是中国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所起过的巨大历史作用,是永垂不朽的。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第一讲 开场白 4
第二讲 时代背景 6
第三讲 立志与求索 21
第四讲 革命思想的悄然萌发 26
第五讲 行其所志 33
第六讲 流亡革命家 37
第七讲 惠州起义 46
第八讲 团结就是力量 49
第九讲 萍浏醴起义 60
第十讲 再接再厉 62
第十一讲 广州黄花岗起义 76
第十二讲 武汉打响第一枪 80
第十三讲 “有志竞成” 91
第十四讲 为共和继续奋斗 104
第十五讲 革命思想万古流芳 114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有人曾打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床后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历史。历史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我们是离不开它的。其实对于一个民族,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三本历史必修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都有反映,但是名义上讲的是历史,实际上却不是当成历史课开的,而是按政治课开的。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一种世界观,一种意识形态,并且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被要求服从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这种政治课的时候,大家都兴趣不大,被动地大量去写、去记除了考试有用之外、考试后当作垃圾扔掉的东西。为了极大地提高的学习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
我们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首先是思想领导。他最早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系统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无疑是最先进、最科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方案。它在解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所面临的中心课题——独立、民主和富强方面,较之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纲领优越得多。三民主义思想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情绪高涨,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跨越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自鸦片战争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准备阶段。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杰出领袖。1894年冬,他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10年后,他创建了统一的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个具有近代形态的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农民阶级的秘密结社固然难于望其项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学会也不可同日而语。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正规的民主革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辛亥革命主要是由同盟会所领导的。
孙中山又是革命事业的坚决倡导者。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民主革命的主要手段,始终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既摈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孙中山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摧毁了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武装斗争。
孙中山还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和捍卫者。他在武昌起义后全国半数以上省份独立的时刻返回祖国,建立共和国成为当时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他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临时政府。在短暂而又困难的三个月里,他力求对共和制度有所建树,当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夺后,他又举起了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旗帜。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