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话剧的发展中国话剧的发中国话剧的发展中国话剧的发展

中国话剧的发展 二十年代,戏剧才真正获得了文学上的价值,出现了真正的话剧剧作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郭沫若、熊佛西、丁西林、陈大悲、白薇、袁昌英等,均于此期奠定了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欧阳予倩、田汉、洪深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戏剧的三位奠基人。 田汉:《获虎之夜》、《古潭的声音》、《名优之死》 欧阳予倩《泼妇》、《潘金莲》 郭沫若《卓文君》 袁昌英《孔雀东南飞》 白薇《访雯》《打出幽灵塔》 陈大悲《幽兰女士》 熊佛西《王三》(又名《醉了》) 洪深《赵阎王》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无产阶级戏剧时期 1929年秋,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提出 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 戏剧”)的口号,标志着中国戏剧运动进入了“左 翼戏剧时期。 郑伯奇在《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中一文中指出:“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是普罗列塔利亚(无产阶级)演剧”。艺术剧社强调戏剧的阶级性、时代性;强调戏剧的战斗性及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强调民众观念,主张演剧大众化。 1930年1月,艺术剧社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行首次公演;3月又组织了第二次公演(《西线无战事》、《阿珍》)。 1930年8月,艺术剧社联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左联”的重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为特色。 “无产阶级戏剧”运动推动着话剧界向左转,具有代表性的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 1930年4月田汉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过去的南国,热情多于卓识,浪漫的倾向强于理性,想从地底下放出新兴阶级的光明而被小资产阶级底感伤的颓废的雾笼罩得太深了。因此我们的运动受着阻碍,有时甚至陷入歧途。 同年5月他改编的《卡门》上演,顺应了时代的大潮流。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后,这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田汉的《回春之曲》和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又被称作大剧场演出。剧场戏剧以职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这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剧场戏剧出现的必备条件:一是必须把话剧视作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成功的关键在于剧本的创作。 曹禺《雷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现代话剧的落后面貌,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艺术性与欣赏性的高度统一,而且标志着话剧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成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