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运行培训课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反应机理及相关的参数 喷淋塔的设计——塔内流场的优化 硬件措施—设置ALRD装置的技术经济比较 以600MW机组、S=0.8、工程为例,比较分析如下: 方案 液气比 l/Nm3 浆液循环量 m3/h (单台泵) 浆液循环泵 电耗KW (3台泵) 吸收塔 阻力 Pa 增压风机 电耗KW 增压风机 电耗KW ALRD 合金量 t 增加投资 万元 设置 ALRD 8.94 7269 1621 940 2910.3 1976.6 4.1 82 不设置 ALRD 11.93 9706 2164 1120 3109.3 1706.2 0 0 二、反应机理及相关的参数 喷淋塔的设计——塔内流场的优化 硬件措施 “气液再分布装置”在塔内呈环状布置,右图中箭头表示代表烟气向上流动,虚线代表喷淋浆液向下流动。烟气流经“气液再分布装置”重新回到脱硫效率高的中心区域,避免了烟气形成剪切层及烟气沿塔壁逃逸的现象;沿塔壁流动的浆液也重新回到了吸收塔中心区域再次参与反应。 关键部位的防腐措施—吸收塔防腐 吸收塔防腐 1、吸收塔入口段烟道 C276(2mm) 2、吸收塔入口段烟道管口 C276(4mm) 3、吸收塔入口段导流板 C276(5mm) 4、吸收塔底部及2m塔壁 4mm耐磨型鳞片树脂 5、吸收塔喷淋层区域塔壁 4mm耐磨型鳞片树脂 6、吸收塔顶及其他塔壁 2mm鳞片树脂 7、喷淋层支撑 4mm橡胶或耐磨型鳞片树脂 关键部位的防腐措施—烟道防腐 1、 净烟道、主烟道防腐 净烟道采用鳞片树脂防腐;主烟道温度较高采用高温耐磨鳞片树脂防腐。 2、 原烟道防腐 一般来说,原烟道是不需要防腐的。但是由于GGH积灰导致系统阻力升高时,GGH需要用高压水冲洗,冲洗水不能完全汽化而积存在烟道,残留水蒸发浓缩,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GGH入口原烟道局部内衬高温耐磨鳞片树脂防腐。 关键部位的防腐措施—吸收塔防腐 吸收塔防腐 8、除雾器支撑梁 4mm橡胶 9、喷淋层母管 FRP 10、吸收塔浆液再分配装置 AL6XN(5mm) 11、喷淋层管口 AL6XN(5mm) 12、其他大于DN100管口 橡胶 13、其他小于DN100管口 AL6XN(管壁厚) 谢谢! 关键部位的防腐措施—其它 箱罐防腐 箱罐防腐主要采用鳞片树脂或碳钢衬胶 沟道防腐 沟道防腐采用鳞片树脂 管道防腐 采用碳钢衬胶 In this process, which is offered by Chiyoda, gas is bubbled through the liquid slurry. The advantage of this is that liquid is not pumped to the top of the absorber so large slurry pumps are not used. However, the gas-side pressure drop is considerably higher. 二、反应机理及相关的参数 反应式 二、反应机理及相关的参数 液气比(脱硫技术的核心内容) 吸收塔出口烟气量(m3/h) 液气比= ————————————(l/m3) 吸收塔喷淋总量(m3/h)*1000 在相同的条件下,液气比越大,脱硫效率越高,但随之,动力的消耗就越大,烟气出口的温度就越低。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气比,使得在保证脱硫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费用。 二、反应机理及相关的参数 液气比(脱硫技术的核心内容) 吸收塔出口烟气量(m3/h) 液气比= ————————————(l/m3) 吸收塔喷淋总量(m3/h)*1000  液气比是影响脱硫效率的重要参数。为保证一定的脱硫效率,针对不同SO2浓度的烟气,不同的烟气SO2排放要求,不同性质的脱硫剂,不同的脱硫反应塔结构,就需要不同的液气比。 二、反应机理及相关的参数 液气比(脱硫技术的核心内容) 吸收塔出口烟气量(m3/h) 液气比= ————————————(l/m3) 吸收塔喷淋总量(m3/h)*1000 不同的脱硫技术液气比有较大的不同(吸收塔结构) 液气比越大,浆液循环量越大,吸收塔内气液摩擦越剧烈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