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实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

第三章 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 整部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只是由经典作品构成的历史,它有着激烈的运动和旺盛的理论。文艺理论方面的斗争远比关于作品的论争要激烈。 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初露端倪,通过革命文学论争而具有了初步意向,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给予它以全部内涵,通过对胡风的斗争,现实主义理论更坚实地立足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基础之上了。 革命文学的口号,最早来自郭沫若1923年5月27日发表于《创造周报》第3号上的文章《我们的文学新运动》,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文学的“无产阶级精神”。 1924年5月17日《新青年》第31期上发表的恽代英与王秋心的通信《文学与革命》第一次提出“革命文学”、“革命的文学”的概念。 1924年8月1日,蒋光慈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载《新青年》季刊第3期)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文学”的概念。 在二三十年代,不管是革命文学还是普罗文艺的说法,都是把文学与中国的历史现实、民族国家的命运、更广泛的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的一种努力,这种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新的道路的做法,是否成功姑且不论,但这种开创的意义是不能低估的。文学被赋予了重大的政治使命,这是中国文学特殊的现代性进向。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只是一种创作方法,一个理论口号,一面堂皇的招牌,一面宏大的旗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精神实质,一种魂灵,它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根本历史内涵。 1934年苏联作家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它写入了苏联作协的章程。苏联作协章程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人民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周扬是一个关键的人物。1933年11月,周扬在《现代》杂志第四卷第1期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文,这是可见的在中国最早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说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和深入,周扬本人也开始把浪漫主义融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建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的理论纲领。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文学如此急切地再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并且要把它所想象的自身历史和现实表现出来,选择现实主义作为主导的甚至是唯一的创作方法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初露端倪,通过革命文学论争而具有了初步的意向,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给予它以全部内涵,通过对胡风的斗争,现实主义理论更坚实地立足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基础之上了。 1953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最高创作方法。 二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与文艺批评活动 胡风(1902—1985) ,湖北圻qí春人。1929年东渡日本。1931年加入左联东京支部。1933年被逮捕并驱逐回上海。曾任“左联”宣传部长、书记,并负责与鲁迅联系。1936年5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引发“两个口号”之争。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研究股主任,同年抵重庆任复旦大学教授。1945年编辑《希望》杂志,因发表舒芜《论主观》一文引起论争。1955年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 ,入狱20余年。1979年无罪释放,1980年 “平反”。 胡风 “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是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他认为概念化、公式化的平庸作品的产生,在根本上是由于教条主义扼杀了作家的创造个性与创造精神,为了使作家的主观精神不致衰落,就必须加强作家的“人格力量或战斗要求”,并指出这是“文艺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事实上,胡风文学理论的关注点始终是强调作家在生活与文学之间的主观能动作用,它凭着自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影响深远。 “精神奴役的创伤”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民“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由此,“精神奴役的创伤”成为胡风文艺思想的一个关键命题。其任务在于通过艺术批判社会痼疾、唤醒群众,为政治的解放实践开道。 胡风的文艺思想 《论民族形式问题》强调五四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经验,反对把“民族形式”狭义地理解为“民间形式”,反对“文化上文艺上的农民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死尸”。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