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文庙导游词3篇
苏州文庙导游词3篇
苏州文庙位于人民路45号。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建于北宋1035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苏州文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文庙导游词范文1:
文庙位于人民路45号,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建于北宋1035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左为广殿,右为公堂,泮池在前,斋室在旁”。范仲淹改革旧制,首创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左庙右学新格局,此制后为各地效仿。1089年,范仲淹之子范纯礼又“以南园隙地拓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毁于兵燹,“荡然无遗”。绍兴十一年(1141年)平江知府梁汝嘉重建。此后到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七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丁日昌相继重修止,700多年间有碑记、志书可考的重修、拓建达30余次。南宋时屋宇230间。明清时地逾150亩,约合10万平方米。
苏州文庙导游词范文2:
苏州文庙位于人民路45号。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建于北宋1035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范仲淹改革旧制,首创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左庙右学新格局,此制后为各地效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毁于兵燹。绍兴十一年(1141年)平江知府梁汝嘉重建。此后到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七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丁日昌相继重修止,700多年间有碑记、志书可考的重修、拓建达30余次。南宋时屋宇230间。明清时地逾150亩,约合10万平方米。 清末废除科举,兴办新学后,文庙失于修护,日益衰颓,荒荡芜秽。1949年以后,文庙范围一再缩小,部分建筑陆续被拆。1957年下半年整修大成殿、戟门、两庑及围墙,次年上半年完工后,曾用于筹建苏州地志博物馆。1960年后,又长期被占作厂房、课堂、宿舍、仓库等。
1966年起遭严重破坏,庙院面目全非。1978年5月起陆续兴工整修大成殿、棂星门、戟门等,并于1982年开始筹建苏州碑刻博物馆。1985年7月10日,东部大成殿一区先向游人开放。西部明伦堂一区和北部崇圣祠一区经过整修,也于 1989年10月起接待观众。 府学文庙现存面积1.78万平方米,仅为极盛时的1/6,平面布局仍由东庙西学两条轴线并列。东庙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西学存泮池、七星池、明伦堂等,主要建筑皆坐北朝南。 棂星门原为文庙第二道门,曾几经迁徙、改建、重作,现为明成化十年(1474年)遗构,因故于1980年北移300余米。门为六柱三门四壁出头青石牌坊,总面阔25.5米。冲天柱云冠雕饰盘龙,下立抱鼓石夹杆,两中柱高8米,四根边柱高6.86米。
柱间有额枋两道,雕行龙、翔凤、仙鹤,并饰有日月牌版和云版。四堵砖壁以九方清石板贴面,呈井字形,中央雕牡丹或葵花图案,四角饰卷草如意纹,上覆瓦脊,下承石须弥座。棂星门石雕浑厚刚建,粗中有细,有明显的明代艺术风格。 戟门原为文庙第三道门,又称大成门。现有建筑为明化成十年重建,清同治年间重修。硬山造,面阔五间25.5米,进深七檩12.5米。左右接掖门各三间,惟东掖门仅存两间,共十间,通面阔47.8米。明间与左右次安断砌门。台基前踏跺中央置团龙御路。 大成殿为文庙正殿,北宋时称宣圣殿,经南宋绍兴、元大德、明宣德年间重建改作,现存建筑为成化十年所建,后虽经修葺并有所改动,但结构严谨,用料粗壮,风格古朴庄重,仍不失明代规制,且保存明代旧构尚多。重檐庑殿筒瓦顶,面阔七间计30米,进深13檩计21米,20.5米,台基高约1米。殿柱均施连磉覆盆式石础,廊柱础加状石,上廊柱础和合盆式木鼓墩。下檐用五踩重昂,栌斗后尾出翘一跳,跳头上施三伏云与上昂相交,昂之上端则支于挑杆之下。
此挑杆系外侧第二层昂之后尾。此部结构实为合下昂上昂于一处,大成殿梁架结构以上檐斗拱保存古式最多。柱础亦存古制。殿前施月台,横宽24米,纵长19米,三面围以石栏,各砌踏跺,南踏跺中央置团龙御路。 崇圣祠旧称启圣祠,为祭祀孔子祖先处。始建于明代,现为清同治三年重建。单檐歇山造,面阔五间20米,进深15米。前设两庑、墙门,自成院落。 泮池和七星池均为明代遗构,四周以青石驳砌。泮池架青石拱式三孔平桥。七星池架七孔砖拱平桥。现泮池尚待整修。
明伦堂为府学主体建筑,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于成德堂旧址,正统二年(1437年)重建为五间二掖,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再建,现存建筑为同治间所建。砖博风硬山顶,面阔七间30米,进深18.7米。 苏州文庙为范仲淹所创,以“学有教法”和“庙学合一”之制树立楷模,开各州县办学之先河,有“吴学之兴始于文正范公”和“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所以是教育史上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