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铜牛导游词3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颐和园铜牛导游词3篇

颐和园铜牛导游词3篇   颐和园,这座世界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与慈禧太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颐和园铜牛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颐和园铜牛导游词范文1:   昆明湖东堤岸畔有一头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铜牛,卧在青白石雕造的海浪纹基座上,体态优美,双角高耸,两耳竖立,昂首凝眸,目光炯炯,栩栩如生。传说古代大禹治水时,铸铁牛沉在江湖水底,镇服水患。唐代开始将铁牛放置在岸边。清高宗皇帝弘历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旧例,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置于昆明湖东岸。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古代动物造型,大多采用写意手法,提炼变形,朴大深沉,这只铜牛塑造手法写实,如真牛一般,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它不仅造型生动、形态逼真,面对昆明湖注视谛听,警觉神态更是惟妙惟肖。颐和园铜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它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高度的铸造艺术水平。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我国古代称铜为金,金牛即铜牛。乾隆铸造铜牛时,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将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为乾隆帝所题,叙述了铸造的用意。虽然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铜牛依然如新铸造的一般,特别是铜牛背部的《金牛铭》篆书文字,没有一个笔画缺损残坏。“夏禹治河,铁牛传诵。义重安澜,后人景从。......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然而,正是“金牛”的称呼,差一点儿让铜牛惹来了杀身之祸......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皇宫林苑无一幸免。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八国联军手持刀枪破门而入,颐和园顿时火光漫天。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地图,那一队觊觎铜牛的士兵,毫不费力地来到了铜牛的面前。黑夜中,他们举起手中的火把,金光灿灿的铜牛更被照得通体发亮。   贪婪的侵略者顿时欢呼雀跃,立刻盘算起怎么运走这只金牛。可是,十几个士兵费尽力气,还是没能抬起铜牛,便想到了割掉牛头带走。一个士兵举起刺刀,猛地向铜牛砍去,只听“当啷”一声,铜牛背上砍出了一个口子,显露出了铜的质地。原来,铜牛不是金子所铸,十几个士兵都傻了眼,唾骂着离开了昆明湖岸,就这样,铜牛躲过了大劫,幸存了下来。   二百多年过去了,铜牛饱经沧桑岁月,身边的堤柳不知道重新栽植了多少次,东堤的路也不知道翻修过多少回。如今,又有多少轻舸画舫,载着欢声笑语在它面前行过,铜牛却依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池清波,注视着时代变迁,默默地守护在昆明湖畔。   颐和园铜牛导游词范文2: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乾隆皇帝命人铸造铜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颐和园铜牛导游词范文3:   6月下旬的北京阴雨天较多,雨一会儿下,一会儿停,让人精神不振。一日到颐和园,想散散心,见昆明湖上阴雨绵绵,万寿山昏昏暗暗,天气晴朗时湖面上的点点游船都停泊在港边。沿颐和园东墙南行,快到十七孔桥时看到那尊躲在柳树下,眺望佛香阁的颐和园铜牛。   多数游玩颐和园的人从东宫门进入,游长廊,游万寿山、佛香阁等,游西堤,游到十七孔桥的人较少,所以说看到颐和园铜牛的外地游客也会少一些。但是,近些年来来颐和园游玩的人总体增加了,也有相当数量的游人从南如意门和新建宫门进入,他们大多可以看到铜牛,铜牛就在新建宫门进入后的西南侧,也就是左手侧。   雨天人少,我可以稍加仔细地端详这尊雕塑。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历史上就有铸铁牛、铸牛治水的传统,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年(1755)治理京城水系,建造颐和园后,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全身镀金的铜牛,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此字近似于潾、潫,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丘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