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城市道路工程.
第一章 城市道路工程 第一节 城市道路概述 第二节 城市道路构造 第三节 城市道路施工 S1-1 城市道路的作用与组成S1-2 城市道路系统与分类S1-3 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S1-1 城市道路的作用与组成 一、城市道路的作用 二、城市道路的组成 一、城市道路的作用 二、城市道路的组成 城市道路由车行道、人行道、平侧石、附属设施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 车行道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一条道路的车行道可由一条或数条机动车道和数条非机动车道组成 (二) 人行道 人行道由数条步行带组成,一般宽度在4-5m 车站、剧场、商业网点等地段,适当加宽 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15-17cm左右 (三) 平、侧、缘石 侧、平石是路面排水设施的组成部分,对道路面层结构边缘起保护作用 平石的平面宽度属车行道范围 (四) 附属设施 1.排水设施 2.交通隔离设施 3.绿化 4.地面上杆线和地下管网 5.其他 路名牌、交通标志牌、交通指挥设备、消火栓、邮筒,为保护路基设置的挡土墙、护栏、护坡,停车场、加油站等。 S1-2 城市道路系统与分类 一、城市道路系统 二、城市道路的分类 一、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道路包括附属设施构成的道路体系。 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包括: 城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联系、贯通的汽车交通干道系统和各分区内部的生活服务性道路系统 一、城市道路系统 (一) 方格式道路网 (二) 放射环形式道路网 (三) 自由式道路网 (四) 混合式道路网 ? 优点:a 街坊排列比较整齐 b 车流分布均匀 c 有较大的灵活性 ? 缺点:a 主次干道分工不够明确 b 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 适于:地形平坦,交通量不大的城市 ? 优点:a 使市中心与各区之间交通联系便捷 b 环形干道可将交通均匀分散到各区 c 易于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现状 ? 缺点:a 易造成城市中心区交通繁忙 b 房屋朝向不易处理 ? 适于:大城市 ? 优点:a 适应范围广 b 减少建设投资 c 丰富城市景观 ? 缺点:a 路线弯曲,方向多变 b 形成不规则的街坊 c 影响建筑物、管线工程布置 ? 适于: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城市 ? 结合城市街道系统现状、城市用地条件将方格网、环形放射道路相结合 ? 特点:扬长避短,集中多种路网的优点 ? 是目前大中城市常采用的道路形式 二、城市道路的分类和分级 城市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按照城市道路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沿街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来划分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分4类,共12级 1、城市道路的分类 (一) 快速路 为较高车速较长距离而设的道路,是汽车专用路,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上下行之间应设中间带,出入口全部或部分控制,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的形式。 (二) 主干路 是全市性干道,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构成道路网的骨架。 (三) 次干路 地区性或分区干道,沟通支路与主干路,辅助主干路构成完整的道路系统。 (四) 支路 居住区道路与联通路,连接次干路,主要用于居住区内部,也可作为居住区及街坊外围的道路。 2、城市道路的分级 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CJJ-2009),4类城市道路每类又各分3级(Ⅰ、Ⅱ、Ⅲ),故共有12级。 根据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应采用各类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各类中的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各类中的Ⅲ级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及设计速度 S1-3 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一、汽车行驶对道路的要求 二、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三、行车视距 四、通行能力和交通量 一、汽车行驶对道路的要求 安全、迅速、经济、舒适 为此,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须合理设置弯道;路面平整粗糙、增加附着力;足够的宽度、净空高度;合理的平面、纵横断面;足够的行车视距;合理安排交叉等等。 二、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是指汽车行驶时保证不翻车、不倒溜、不侧滑,汽车行驶在坡道上,能抵抗纵向倾覆和侧向滑移的能力。 为此,需满足许多技术要求。如道路纵向应设置合理的上下坡;道路平面上应采用合适的平面线型及其组合等等。 三、行车视距 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