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州市第二中学江苏省府学文化课程基地课程设置纲要.doc
常州市第二中学“江苏省府学文化课程基地”课程设置纲要
一、对“府学文化”的解读
府学:中国古代管办教育机构(左学右庙)。
府学文化:在府学千百年沿革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
二、课程建模——“亭式”模型
(一)思路
常州二中的前身常州府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肃宗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历经朝代更迭和战乱毁损,规模已缩小很多,但校园内现存的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2005年学校整体改建时秉承“尊重历史、重视文脉、注重和谐”的思想,在保留主体建筑园林风格的同时,新增了古碑廊、荣赐亭、思本亭、进贤坊等人文景观。新旧建筑亭台楼阁,飞檐翘角,和谐庄重,相得益彰。其中思本亭取“追根溯本,饮水思源”义,表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仰慕和追念;而荣赐亭则见证了常州府学的辉煌,北宋大观三年,徽宗集天下贡士试于汴京,“合天下进士三百而毗陵五十有三”,皇帝特颁“大观学校推恩令”,常州因此获“进贤”之誉,郡守徐申于府学坊桥东立“进贤”碑,旁植一亭,曰“荣赐”亭。
走进二中,仿佛步入江南园林。漫步亭台之间,便能感受到府学延绵而厚重的底蕴。在课程建模时,我们因地获得灵感,设计了“亭式”课程模型。
(二)模型
(三)解读
图为“亭式课程模型”,它意寓如下思考:
1、一亭础:
千年府学文脉。
2、四立柱:
A、经典文化柱;
B、戏剧影视柱;
C、格物致知柱;
D、拓展体验柱。
3、一檐顶:
一础四柱撑起二中学子的人文科学成就之天空。
亭式模型各构件之间并非单纯的拼合关系,府学文化内核概念(“传承-担当-开创”)起到了凝聚力与支撑力的作用,使得四柱之间凝合向心,分布井然;础柱顶之间坚如磐石,承接有序。从课程性质上看,经典文化柱与格物致知柱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知”(知识),戏剧影视柱与拓展体验柱偏重于“行”(实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我们用语文的眼光,不仅更能用经典中闪光的智慧来洞察人性,,汲取的力量。开掘学生情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拓宽学生语文视野,营造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三个,实现由案头到舞台、由文字到、由到的建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提升精神,净化灵魂从而提升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优秀的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等多,其性、思想性、社会性
(1)影视欣赏与评论
(2)戏剧赏析与表演
(三)格物致知柱
“格物致知柱”是以为对象,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由多学科交叉渗透整合而成,·会友·切磋
二中学校社团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由最初以老师为主导逐步走向以学生具体负责、老师帮助指导相结合的主动发展模式,学校倡导“社团活动课程化”,以实现社团与课程教学的嫁接。社团活动已成为二中校园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1)阳光摄影社
——(所需场地:固定展位)
阳光摄影社的成员,平日活跃在校园中,寻找着那些角落中的校园美景、探寻着不为人瞩目的校园生活。假日里,则走进寻常巷陌,关注浮世百态,用手中的相机定格常州瞬间。学校每周安排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以摄影会友、切磋,并安排专家讲座,校外采风,定期举办主题摄影展。该社团主旨不是单纯训练会使用相机的人,而是培养会用相机思考的人。
(2)青果书画社
——(硬笔书法作为分枝课程纳入,所需场地:尊经阁艺术教室,固定展位)
青果书画社由醉心书法、倾心字画、专于技艺的书画爱好者组成。以传承书画技艺、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让更多师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提升技艺,提高审美。社团发挥学校艺术班师生的力量,在普通班与艺术班之间架起专业沟通互助的桥梁。学校每周安排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并安排书画专业人士到场指导交流,定期举办字画展。
(3)演讲辩论社
——(社团名称重拟;所需场地:报告厅)
演讲与辩论是人类文化心理素质和思辩能力的一种外在化的表现形式,是为了表达独家观点,探讨现实问题,认识社会矛盾,发展思维品质而进行的表达锤炼与言语交锋。演讲与辩论,乐于发表的青春自信的·少年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古来有“壮游”传统,欧洲也有近似概念“The Gap Year”(间隔年)。从司马迁到杜甫,从切·格瓦拉到威廉王子,怀抱壮志的青年们从生活的轨迹中暂时出走,体验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迎接来自民间、自然与世界的洗礼。“人文行·少年游”正是贯彻了这样一种理念,并注入了府学特色与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成就了两项深具二中特色的拓展实践课程。
(1)“人文之旅”夏令营
为寻访我校“千年府学,五朝文庙”的文脉与源头,砥砺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二中“人文之旅—山东曲阜泰山行”于每年暑假期间如期开展,成为学校特色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