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水流域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与探索.docVIP

陕西汉水流域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与探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汉水流域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与探索.doc

陕西汉水流域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与探索   摘要:该文以汉水流域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发点,概要阐述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与方法。   关键词:汉水流域;汉水文化;特色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14-03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 Document Database in Hanjiang River Basin   WANG JIng-bin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n River Basin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database as a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method of th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Key words:Hanjiang River Basin; Hanjiang River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1 引言   汉水流域作为一个自然地理空间,北靠秦岭、南倚巴山,为山地与盆地相连的川谷地带,地跨陕、豫、鄂三省,全流域面积为17.54平方公里。汉水流域居于中国大陆板块的腹地,降水丰沛、气候宜人、自然资源广袤,是我国生态资源的核心富集地之一。   远在中华文明孕育的早期,即自上古新旧石器时代,延至春秋战国、秦汉,由于秦岭、巴山的阻隔,汉江流域在自然地理空间构成方面相对封闭和自成体系,与荆楚、巴蜀、三秦、陇南等地域文化相比较,千万年来,伴随人类活动与实践,此地域发育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具有自身文化禀赋与价值体系的重要的地域文化形态,即汉水文化。汉水文化是中华早期文明的核心构成,在中华文明的孕育和形成初期,汉水流域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尽管受到秦岭和巴山的阻隔,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由于人类精神的巨大作用与独特的区位地理位置,周边的荆楚、巴蜀、三秦、陇南等地域文化对于汉水文化的发育与形成,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影响与互动,是中国东西文化与南北文化的交汇中心,为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伴随着文明历史进程和汉水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区域内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1)新旧石器石器的早期人类遗存――城固宝山遗址、二里岗出土文物,洋县出土文物,南郑龙岗文化遗址,西乡李家村文化遗址等;(2)两汉三国文化资源――褒斜古栈道、“石门十三品”、拜将坛、古汉台、张良庙、张骞墓、蔡伦墓、诸葛亮祠(墓)等;(3)汉水民俗文化资源――陕南民歌(镇巴、紫阳),洋县社火,汉调桄桄――非物保护项目,陕南方言、民居、古镇、婚俗、宗教;(4)民族文化资源――镇巴苗寨、宁强羌寨;(5)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女娲、神农、刘邦、韩信、张良、萧何、张骞、蔡伦、刘备、诸葛亮、李固、李白、陆游等;(6)地方文献资源――各地方县(府)志、历史传说、掌故等;(7)生态资源――秦巴珍稀动植物资源、矿物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绿色产业等。文化资源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面向未来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战略性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序、整合,建设形成陕西汉水流域特色文献数据库,使之系统化而便于充分利用,这是进行区域内整体文化事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与工程。   2 数据库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汉水流域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及投入使用)大为改观,制约汉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已被逐步打破,作为承东启西、勾连南北的汉水流域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在打造重庆、成都、西安为支点的“西三角”中国第四级经济增长极的战略位置尤为凸显。进一步加强汉水流域文化事业的资源基础建设,提升汉水文化的整体研究水平,促进“汉水文化”综合性学科建设,是汉水流域支持和承担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在区域内得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地处汉水上游汉中市的陕西理工学院是一所多科性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现有文理工学科及专业59个。陕西理工学院部分教师多年来一直对汉水文化研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