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部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广东省卫生部门红火蚁伤人防治应急预案 (试行) 一、目的 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蚁大小约3~6mm,红褐色,形状与家里常见的小黄家蚁相似,但比小黄家蚁大。红火蚁螫叮人后会产生火灼伤般疼痛感,可出现红肿、白色的小脓泡,少数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极个别会出现过敏反应。 为确保在发生红火蚁伤人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技、群防群控。 三、病例诊断 主要依据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红火蚁螫叮史。红火蚁棕红色,攻击性强,螫叮时身体呈弓形,首尾相连。 2)螫叮时灼热样持续性疼痛,个人体质不同产生局部皮肤红润、硬肿脓泡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3)过敏体质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全身过敏反应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全身荨麻疹,血压下降等,甚至出现抽搐、昏迷。 出现红火蚁地区的医疗机构,对被红火蚁蜇伤就诊病例进行登记,定期报告同级疾控部门,由疾控机构汇总上报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红火蚁伤人情况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公布,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地区。 五、治疗 (一)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叮咬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软膏涂抹患处。有条件的可用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感。 (二)保持皮肤清洁,切勿抓挠伤口,避免脓泡破溃造成继发感染。 (三)全身过敏反应者,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疗。 六、预防 (一)群众发现可疑红火蚁后,应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告,不要擅自触动红火蚁蚁巢。 (二)对红火蚁蚁巢做出明显标志,避免人群触动蚁巢。 (三)开展宣传教育。教育群众特别是儿童不要踩踏蚁巢,不要抓捕红火蚁,以免被咬伤 (四)做好个人防护。田间劳动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可穿雨鞋、戴手套等,防止被咬伤;随身携带类固醇类外用药备用。 七、组织管理 (一)卫生行政部门 成立红火蚁蜇伤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办公室、疾控、法监、医等主要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本地区红火蚁伤人指挥、组织、协调和防治工作。 (二)药物储备。主要储备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皮炎平、皮康霜、肤轻松和抗菌、消炎、抗过敏等药物。 九、健康教育 在发现红火蚁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画、宣传册等不同形式,向群众宣传红火蚁的危害消除恐慌情绪。1 广东省卫生厅红火蚁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 飞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副组长:何兆福 广东省卫生厅助理巡视员 成 员:吴圣明 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     陈祝生 广东省卫生厅规财处处长 伍岳琦 广东省卫生厅应急办主任     翟祖唐 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温伟群 广东省卫生厅办法监处处长     李建中 广东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     许立凡 广东省爱卫办主任 巫小佳 广东省卫生厅基妇处副处长     邓 峰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 一、广东省卫生厅红火蚁预防控制专家组 组 长:邓 峰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 副组长:林锦炎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 成 员:何剑锋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研所副所长     林立丰 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杀所所长     陈伟师 广东省疾控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教授 二、广东省卫生厅红火蚁伤人医疗专家组 组 长:钟 山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 副组长:韩建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教授 成 员:王 群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温 炬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许怀麟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赖 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       曾 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 附件2 红火蚁螫伤防治工作指引(试行)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1930年入侵美国,2001年入侵纽西兰与澳洲。2003年9-10月,亚洲在台湾桃园与嘉义地区首次发现红火蚁,并有农民与民众被叮咬而送医的案例。红火蚁蚁巢在受到外力干扰骚动时极具攻击性。红火蚁攻击人类时,工蚁以大颚紧咬着皮肤,用其螫针连续针刺7~8次,将毒囊中大量的毒液(含蚁酸和毒蛋白)注入皮肤,被蜇皮肤局部会迅速出现火灼伤般的疼痛感并起水疱。据国外有关报道,极少数体质敏感的人,可能产生过敏性的休克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一、诊断要点 (一)患者有被红火蚁螫叮小时以上。 (三)螫叮先将被螫叮的部位予以冰敷处理,并以肥皂水、10%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清洗被叮咬的的患部。 2、一般可以使用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膏或止痒药水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