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吸附法

主 要 内 容 ①吸附概述 ②吸附的类型 ③吸附等温线 ④ 影响吸附的因素 吸附法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而从混合物中的分离的的过程。 典型的吸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吸附法的发展 吸附法在各种层析技术中应用最早, 如一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活性炭吸附, 后来使用的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和纤维素等 近些年发展的大网格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 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 活性碳:助滤,脱色,去热原 使用:偏酸性(pH 5-7),加热(50-60℃) 搅拌30min 活性白土:脱组胺类过敏物,脱色。 硅藻土:助滤,澄清 树 脂 的 网 络 骨 架 树 脂 的 网 络 骨 架 吸 附 法特点 (1) 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2) 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3) 生产过程pH 变化小 (4) 从稀溶液分离溶质 (5)?吸附剂对溶质的作用小 (6)?吸附平衡为非线性 (7)选择性较差 吸附法的应用 气体过滤 水处理 脱色、除臭 目标产物的分离 二 吸附过程的理论基础 吸附的类型 (1) 物理吸附: 放热,可逆,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选择性差 (2) 化学吸附: 放热量大,单分子,选择性强 (3) 交换吸附: 吸附剂吸附后同时放出等当量的离子到溶液中 物理吸附力的本质 A 定向力 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静电力 B 诱导力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 吸引力 C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瞬间 偶极) D 氢键力 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之 间的特殊分子间定向作用力 分子引力/范德华力的总能量 范德华力-定向力 范德华力-诱导力 范德华力-色散力 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总能量中,各种力所占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分子的两个性质,即它的极性和极化度。极性越大,定向力作用越大;极化度越大,色散力的作用越大。诱导力是次级效应, 范德华力中的色散力是普遍的一种力 三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 1 Langmuir 等温线 (单分子层) 2 Freundlich等温线(抗生素/类固醇/甾类激素) 3 离子交换等温线 单价:在缓冲液中, Langmuir 模拟 多价:Freundlich 模拟 4 亲和吸附等温线:类似于Langmuir 表达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 假定: 吸附在活性中心上进行,这些活性中心具有均匀的能量,且相隔较远。因此吸附物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每一个活性只能吸附一个分子,即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吸附速度与溶液浓度C和吸附剂表面未被占据的活性中心数目成正比; 解吸速度与吸附剂表面为该溶质所占据活性中心数目成正比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在稀溶液, 吸附量和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在浓溶液中, 吸附量和浓度零次方成正比 可以想象,在中等浓度时,吸附量和浓度的(1/n)次方成正比(n1)。 由图可求得k=6.53 , n=4 四 影响吸附因素 吸附剂性质: 吸附容量(a 比表面,b 空隙度) 吸附速度(a 粒度,b 孔径分布) 机械强度(使用寿命) 四 影响吸附因素 吸附物性质: ①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②溶质在易溶解的溶剂中吸附量小 ③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 ④同系物极性越小,越易被非极性吸附剂吸附 溶液pH 的影响 (解离度) 温度的影响 (吸附热,溶解度) 其它组分的影响(促进/干扰/互不影响) 五 吸附柱层析法操作法 六 常用吸附剂种类 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 表面积大、颗粒均匀、 对被分离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机械强度高 再生容易、性能稳定 价格低廉。 常用的吸附剂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两种。 羟基磷灰石、硅胶、氧化铝等属前者,活性炭属后者。 人工合成的如大网格吸附剂、分子筛等两种都有。但大多属非极性的。 大网格吸附树脂 大网格吸附树脂适合于提取各种有机化合物。在抗菌素工业中,用于头孢菌素、维生素B12、林可霉素的提取。 大网格吸附剂结构与类型 按骨架极性: 非极性(苯乙烯-二乙烯苯) 中等极性(甲基丙烯酸酯) 极性 (硫氧基、酰胺、N-O基、磺酸基) 孔隙度:吸附剂中空隙所占百分比 孔容:每g吸附剂所含的空隙体积 骨架密度(真密度):吸附剂每ml骨架(不包括空隙)的重量。 湿真密度:空隙充满水时的密度 比表面测定仪,微球硅胶,液氮,高纯氮,氢气,秒表 BET法的源由 1938年,勃鲁瑙尔(Brunauer)、爱默特(Emmett)和泰勒(Teller)(简称)等三人建立了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基本假设是: 固体表面积是均匀的; 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吸附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是范德华力, 所以当气相中的吸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