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3专题目《拿来主义》第1练习题目
文本18 拿来主义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辨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自诩( ) ②磕头( )
③残羹冷炙( ) ④冠冕( )
⑤吝啬( ) ⑥脑髓( )
⑦譬如( ) ⑧徘徊( )
⑨蹩进(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词语释义
①自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蹩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礼尚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玄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误解·曲解
两者都有错误地理解别人的话的意思,但“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曲解”却是故意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
例句:①你不要________了他的好意。
②文言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不要________文意。
(2)接受·接收
二者都有收受、接纳的意思。
“接受”表示接纳、收受,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接收”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财物、机关、企业或信息等。“接受”可以带动词宾语,“接收”则不行。
例句:①记者今天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民政部门________捐款21亿元,各类衣物5 350多万件,为帮助城乡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我们只有________这次的沉痛教训,以后才有可能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深层探究
2.阅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引出“送去主义”的?“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一句有什么作用?“但终‘不知后事如何’”有何意味?怎样理解“几张”、“捧”、“挂”、“发扬国光”这几个词的意味?
3.阅读2~6段,回答:“拿来”一词在第2、5、6段都出现了,试分析它们的异同。第3段中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第4段中的“抛来”与“抛给”应如何理解?
4.阅读7~9段,回答:第8、9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阅读第10自然段,回答:第10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拿来主义”这一名词的修辞特点、表达效果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技法迁移
幽默讽刺法
[文本回顾] 鲁迅先生这篇杂文的语言幽默犀利。最典型的幽默当为第9段那些精当而风趣的比喻。以“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是相对于作为内容的“鸦片”而言),例如八股文和骈体文;以“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所有这些,就将什么是“挑选”说得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其余还用“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表明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众摔在茅厕里”状写“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用背着“烟枪和烟灯”去周游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收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它来宴大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所有这些,又都对如何“挑选”讲得浅显易懂。读者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就理解了“拿来主义”的内涵,深信它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这些比喻起了论证的作用。
本文除了语言幽默外,其讽刺更显其语言犀利的力量。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例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就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居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犀利的语言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也用于一般的剖析事理,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五句话,却集中回答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加判断,都切中肯綮、无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确、犀利的典范。
[技法点拨] 幽默是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地造成谐趣,使读者在笑声中了解所写的人和物,领悟真理,产生共鸣。方法一:用“人”以外的他物作为视角切入话题,从而找到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家》导学案.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小二黑结婚》练习题目.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小二黑结婚》导学案.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局部的完善》同步练习.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山羊兹拉特》同步练习.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程教案.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在桥边》同步练习.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选修《平凡的世界》导学案.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3专题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目1.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3专题目《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练习题目1.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3专题目《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练习题目2.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3专题目《拿来主义》第2练习题目.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目《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目1.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目《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目2.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目《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目1.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目《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目2.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目《鸿门宴》练习题目1.doc
- 2016苏教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目《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目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