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震相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地震相分析

三、 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及地震相分析 1、地震相 指有一定分布空间的三维地震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其所包含的地震参数如反射结构、振幅、连续性、频率和层速度等与相邻单元不同。 2、地震相分析 是地震地层学的核心,研究地震相的目的在于分析层序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重塑盆地的沉积史,构造史,预测生储油相带及地层、岩性圈闭。 3、地震相分析 的方法 根据一系列地震反射参数确定地震相类型,并解释地震相所代表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地震相分析的步骤:识别并确定地震相单元;绘制地震相平面图;综合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分析说明产生地震相特征的沉积特征。 4、地震相分析的局限性 地震分辨率远远低于地质方法的分辨率,地震剖面上不能反映较细微的岩性、岩相变化。 地震资料中有非地质因素和非沉积因素的干扰,其所包含的信息比地质资料少。 同一相带内纵、横向上岩性的不均匀性。 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条件的差异,同一沉积相在不同地区或盆地内的不同部位,地震响应也不尽相同。 (二) 地震相分析的基础 1、地震相分析的沉积学基础: 沉积体系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特点 各种沉积环境模式 地层组合模式 沉积发育模式 斜坡浊积扇相模式图 海洋沉积体系 海洋环境大致可分为大陆架、陆坡和大洋底(深海盆地)三部分。在河口外的大陆架上往往分布着水下三角洲,在陆坡下部有海底峡谷,出口常有浊流沉积并形成海底扇等。 2、地震相分析的地震基础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动力学特征) 各项地震参数所代表的地质意义 在地震相分析中,最常用的地震相参数包括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几何形态,地震反射的物理参数如连续性、振幅、频率、层速度等, 平面组合关系。 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意义 (三)地震相参数的特征和地质意义 1、内部反射结构 平行与亚平行结构; 发散结构 前积结构; 乱岗状结构 杂乱状结构; 空白或无反射 (1)平行与亚平行结构 反射特征:反射层同相轴呈平值光滑,同相轴之间相互平行或近似平行,沉积盆地内最常见的反射结构。 分布区域:它们往往出现在席状,席状披盖及充填型(外形)单元中,一般分布在水体相对较深的区域。 沉积特征:反映均匀沉降的陆棚,滨浅湖或盆地中的匀速沉积作用。代表低能的沉积环境如深湖(海)、半深湖(海)相等。 平行与亚平行结构的地震反射 (2)发 散 结 构 反射特征:常见于外形为楔形的单元中,反射层在楔形体收敛方向上常出现非系统性终止(内部收敛),向发散方向反射层增多并加厚. 沉积特征: 反映了沉积速度的变化造成的不均衡沉积或原始沉积界面倾斜的沉积背景及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 分布区域 : 通常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多见于垂直盆地轴线的主测线上。 (3)前积结构 地震剖面上,最容易识别,环境意义最明显的反射结构就是前积结构。大型的前积结构一般与三角洲伴生,能指示盆地主要物源和重要的水流方向。陆相断陷盆地内还能找到一些中小型前积结构,反映冲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等特殊地质体。前积结构常常构成盆地的地震相骨架。 前积结构之一:S形前积结构 其特点是总体为中间厚两头薄的梭状,前积反射呈S形,近端整一或顶超,远端下超,一般具有完整的顶积层和底积层。 S形前积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顶积层的存在,它反映除前积作用外,斜坡上端有垂向加积作用。 陆相断陷盆地中,它常常是高能沉积的产物,代表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含砂量偏高。 前积结构之二:斜交前积结构 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中~强振,中~高连。为一种前积斜坡模式,以缺乏顶积层和底积层,有明显的顶超终止为特征。 沉积特征:顶超面反映了沉积时湖平面的位置,这种结构指示了一种高能的沉积机制,海相盆地中一般反映三角洲的存在,断陷湖盆中也较常见 前积结构之二:斜交前积结构(续) 比较而言,斜交前积的水体能力比S形前积更强。反映沉积物供给快、盆地沉降相对缓慢、沉积物接近或超过基准面、水流的过路冲刷作用下,顶积层难以保存沉积的地质特征,除了指示三角洲之外,还可以是深水区的浊积扇。 前积结构之三: S一斜交复合型前积结构 反射特征:通常以S形与斜交形前积反射交互出现为特征,顶积层常不发育,底积层发育,振幅中~高,连续性好。顶积层的不发育可能与水流路过冲刷作用有关 沉积特征:物源供给充足的高能沉积作用与物源供给相对减少的较低能沉积作用或水流路过冲刷周期性交替造成的。水体能量介于S形与斜交形前积结构之间 前积结构之四:迭瓦状前积结构 反射特征:表现为在上下平行反射之间的一系列迭瓦状倾斜反射,这些斜反射延伸不远,相互之间有部分重叠 沉积特征:反映了斜坡区浅水环境下的强水流进积作用。前积方向指向湖心的迭瓦状结构一般代表浅水三角洲或水退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